中文站 
搜索
看资讯 查产品 查展会

葡萄黑痘病qrcode

分类:

病害

应用作物:

水果类作物----  葡萄

相关介绍发布评论

图片 0/1200

 英文名  Grape spot anthracnose
异名  葡萄疮痂病,葡萄哈蟆眼,葡萄鸟眼病
简介  葡萄黑痘病在各地均有发生。葡萄的重要病害。多雨潮湿的地方发生较重。
为害症状
[为 害症状]黑痘病主要为害葡萄的绿色幼嫩部分,如果实、果梗、叶片、叶柄、新梢和卷须等。(1)枝蔓。新梢病斑先为圆形褐色小斑点,以后扩大为长椭圆形或不 规则形病斑,边缘紫红至深褐色,内为灰褐色,中央凹陷开裂。病斑常数个连成一片,病梢常因病斑环切而枯死。卷须、叶柄、花轴、果梗和穗轴等处的症状与新梢 相似。粗枝蔓上的病斑成为较大的溃疡,中部色淡、裂开。(2)叶片。叶片上的病斑先为针头大小的黑褐色斑点,周围有黄褐色晕圈;扩大后病斑呈圆形或不规则 形,直径1~4mm,边缘紫褐色至黑褐色,中央灰白色,干燥时破裂穿孔。有时病斑在叶脉处成串发生,叶脉上病斑梭形,稍凹陷,叶脉被害后因停止生长而使幼 叶皱缩、扭曲成畸形。(3)果实。幼果上产生红褐至黑褐色小圆点,后期病部常龟裂,病粒多萎蔫变黑,干枯脱落。长成后的果粒,病斑圆形,直径3~8mm, 边缘紫褐至紫红色,内为褐色,中央灰白色,稍凹陷,似鸟眼,表面硬化,有时龟裂。多个病斑可连成大斑,病斑仅限于果表,不深入果内,但果味酸,丧失食用价 值。
病原物
[病原]病原为葡萄痂囊腔菌Elsinoe ampelina(de Bary) Shear,属子囊菌亚门。无性阶段为葡萄痂圆孢菌Sphaceloma ampelium(de Bary)」,属半知菌亚门。(1)形态。分生孢子盘半埋生于寄主组织内,分生孢子盘含短小、椭圆形、密集的分生孢子梗顶部生有细小、卵形、透明的分生孢 子。分生孢子大小(4.8~11.6)?m×(2.2~2.7)?m,具有胶粘胞壁和1~2个亮油球。在水中分生孢子产生芽管,迅速固定在基物上,秋天不 再形成分生孢子盘,但在新梢病部边缘形成菌块即菌核,这是病菌主要越冬结构。春天菌核产生分生孢子。子囊在子座梨形子囊腔内形成,大小为 (80~800)?m×(11~23)?m,内含8个黑褐色、四胞的子囊孢子。子囊孢子大小为(15~16)?m×(4~4.5)?m。(2)特性。子囊 孢子在温度2~32℃萌发,侵染组织后生成病斑,并形成分生孢子。菌丝在10~40℃范围内均可生长,但以30℃为最适宜。(3)寄主。葡萄等。
 
侵染循环
[侵染]病原以菌丝体潜伏于病蔓、病叶、病果以及植株上的叶痕等部位越冬,病蔓溃疡处是病原的重要越冬场所。翌春条件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吹溅传播,直接穿透表皮侵入,引起初侵染和再侵染。远距离传播靠带菌苗木或插条。
发生因素
[发 生规律](1)时期。萌芽至生长后期,始终都可发生和流行。南方6月中下旬,温度上升到28~30℃,常有降雨,湿度大,植株长出大量嫩绿组织,发病达到 高峰。7~8月份以后温度超过30℃,雨量减少,湿度降低,组织逐渐老化,病情受到抑制,秋季如遇多雨天气,病害可再次严重发生。北方5月中下旬开始发 病,6~8月份高温多雨季节为发病盛期,10月以后气温降低,天气干早,病害停止发展。(2)品种。东方品种及地方品种易感病,个别西欧品种也易感病。幼 嫩组织如嫩叶、穗粒或新梢,在生长初期幼嫩阶段易感病。葡萄穗粒长大,枝叶长成后则较抗病。(3)气候。高湿、多雨,发病严重。果园低洼,排水不良,管理 粗放,枝叶郁闭,通风透光差,偏施氮肥引起徒长,成熟期延迟,易发病。
防治方法
[防 治](1)农业防治:冬季进行修剪时,剪除病枝梢及残存的病果,刮除病、老树皮,彻底清除果园内的枯枝、落叶、烂果,集中烧毁。生长季节及时摘除病梢、病 叶和病果,集中销毁。防止枝蔓叶过密,保证通风透光。果穗及时套袋。增施腐熟的有机肥,保证树体营养全面,健壮生长。注意氮的用量,防止贪青旺长。(2) 药剂防治:萌芽前,将老蔓的翘皮仔细揭除,用波美3~5度的石硫合剂对植株、架材和地面进行1次全面喷施。苗木或插条放在波美3度的石硫合剂,或 10%~15%硫酸铁溶液,或3%~5%硫酸铜液中浸泡3~5分钟,取出定植或育苗。芽鳞膨大但未出现绿叶时喷波美3~5度的石硫合剂,或80%五氯酚钠 原粉稀释200~300倍水。花前半月、落花70%~80%和花后半月喷1∶0.7∶250的波尔多液,或10%世高水分散粒剂2 000~3 000倍液,或抑快净52.5%水分散粒剂2 000~3 000倍液,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 500~1 6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

推荐产品

关注热榜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