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站 
搜索
看资讯 查产品 查展会

山药炭疽病qrcode

分类:

病害

应用作物:

薯芋类作物----  山药

相关介绍发布评论

图片 0/1200

 英文名  Chinese yam leaf spot
异名 
简介  炭疽病是山药的一种主要病害,造成山药连片落叶、枯死,严重地影响了山药的产量和品质。


为害症状
[为 害症状]主要为害山药的茎、叶,也可为害叶柄和零余子。(1)叶片。病斑近圆形、椭圆形和不规则形,边缘褐色至黑褐色,中部颜色较浅,病斑稍凹陷,潮湿时 叶正面轮生桔黄色粘质小点,后变黑色。圆形病斑大小0.6~2.1cm,椭圆形病斑(0.6~1.5)cm×(0.6~2.1)cm,不规则病斑 (0.4~1.6)cm×(0.6~2.0)cm。(2)叶柄。与茎部症状相似,造成落青叶。(3)茎部。初为黑色小点,逐渐扩大至长条形不规则斑。边缘 褐色至黑褐色,中部颜色较浅,病斑明显凹陷,潮湿时轮生桔黄色粘质小点,后变黑色。病斑环绕茎时导致病部以上植株枯死,圆形病斑大小 (0.3~0.8)cm,椭圆形病斑(0.3~0.5)cm×(0.4~0.8)cm,不规则病斑(0.3~0.6)cm×(0.4~0.8)cm。 (4)零余子。与叶、茎症状相似。病斑圆形、椭圆形,黑褐色,凹陷较茎部更深,病部散生或微呈轮纹状桔黄色粘质小点(潮湿时)和黑色小点(干燥时)。圆形 病斑大小0.6~0.8cm,椭圆形病斑(0.6~1.2)cm×(0.8~1.0)cm。

病原物
[病原]病原为辣椒炭疽菌Colletotrichum capsici、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和薯蓣盘长孢菌Gloeosporium pestis.Massee, 均属半知菌亚门真菌。(1)形态。胶孢炭疽菌在PDA培养基平板上形成圆形菌落,菌落正面灰白色,背面桔黄色,正面和背面均有同心轮纹,菌丝灰白色、绒毛 状。培养5天左右,可看见明显的桔红色、粘质的分生孢子团。分生孢子盘圆盘形,褐色,无刚毛,直径为80~250?m。分生孢子直,单胞,长椭圆形或圆筒 形,两端钝圆,大小为(12.5~20.0)?m×(3.5~5.0)?m。(2)特性。孢子萌发的适温为20~30℃,最适25℃,高于40℃和低于 5℃不能萌发。相对湿度在70%~100%均能萌发,在水滴中萌发率最高,低于60%不萌发。萌发最适pH 4~6,高于pH 8不萌发,光照有利于孢子萌发。

侵染循环
[侵染]两种病原均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盘在病株上或遗落土中的病残体上越冬,以分生孢子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病原借雨水溅射或小昆虫活动传播蔓延。 

发生因素
[发 生规律](1)气候因素。发病的温度范围在25~30℃,凡雨季来临早、雨量大、雨日多的年份,发病早,传播蔓延快,为害重。(2)栽培因素。重茬连作年 限长,老产区比新产区发病重。偏施氮肥,植株徒长,柔嫩,易感病。支架低矮,通风透光不良,田间排水不畅,土壤温度过高的田块发病明显偏重。通风、透光条 件差,空气湿度大,易发病。防治不及时,延误了最佳防治时期,发病重。 

防治方法
[防 治](1)农业防治。选择适宜栽培地选择土质疏松,地势高燥,土层深厚肥沃,排灌方便,通气透水,保水保肥性能好,光照充足,土质上下均匀的轻沙质土壤种 植。选择色泽鲜艳,顶芽饱满或休眠萌动,无病斑、无伤口,大小适宜的优质栽子,并进行播前处理。山药不宜连作,一般隔3年轮作1次,可与禾本科作物轮作。 种植前最好进行冬耕冻垡,使土质疏松。采用地膜覆盖栽培,可降低田间湿度,促进山药生长,减少病原物传播。以底肥为主,多施有机肥,增施磷钾肥,并配以适 量的铁、锌等。发病初期及时摘除病叶,拔掉病株,秋后及时清洁田园,把病残体集中深埋或烧毁。(2)化学防治:生长期喷药重在预防,防治山药炭疽病关键是 要抓“早”,第1次用药一定要在山药甩秧上架后、发病前施药。持续干旱可间隔15天左右,遇雨或连续3天以上大雾可缩短5~7天,全季一般需喷药3~5 次。发病前和生长前期用80%新万生1 000倍液,或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 500~6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 1 000倍液等药剂进行保护。发病初期和山药生长后期选用75%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 1200倍液,或50%多菌灵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 与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混用的1 000倍液。以上药剂轮换交替使用。                                                                                                                                    

推荐产品

关注热榜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