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站 
搜索
看资讯 查产品 查展会

小麦条锈病qrcode

分类:

病害

应用作物:

禾谷类作物----  小麦大麦

相关介绍发布评论

图片 0/1200

 英文名  Wheat stripe rust
异名 
简介  该病广泛分布于全世界,是小麦锈病中发生最为普遍和严重的锈病,流行年份可减产20%~30%,严重时可造成颗粒无收

为害症状

[为害症状]主要发生在叶片上,叶鞘、茎秆、穗部、颖壳及 芒上也可发生。(1)苗期。幼苗叶片上出现鲜黄色小点,呈多层轮状排列,即夏孢子堆。(2)成株期。叶片初生褪绿条斑,后逐渐隆起,转为鲜黄色,即夏孢子 堆。夏孢子堆小,椭圆形,在叶片上沿叶脉纵向排列成整齐的虚线条状。后期表皮轻微破裂,散出鲜黄色的夏孢子。小麦近成熟时,在叶鞘和叶片上出现短线条状较 扁平的黑色冬孢子堆,叶背较显著。冬孢子堆可数个联合,表皮不破裂

病原物

[病原]病原为条形柄锈菌小麦专化型Puccinia striiformis West. f. sp. tritici Eriks et Henn.。(1)形态。夏孢子球形,鲜黄色,单胞,直径22~40?m,表面有细刺。冬孢子梭形或棍棒形,双胞,大小 (36~68)?m×(12~20)?m,褐色,下端色浅,有短柄,顶部扁平或斜切,分隔处略缢缩。(2)特性。夏孢子形成的最适温度为 10~15℃,0~32℃均能萌发,最适温度为10~12℃。病菌对高温的抵抗力很弱,夏孢子在36℃条件下,经2天即失去活力。在高温下,空气湿度越 大,夏孢子死亡越快。条锈菌有生理分化现象,我国已发现29个生理小种,分别为1~29号,致病性有差异

侵染循环
[侵染] 条锈病菌的侵染循环可分为越夏、秋苗感染、越冬及春季流行四个环节。(1)越夏。越夏是条锈病周年循环的关键。病菌在夏季最热月(7~8月间)旬平均温度 在20℃以下的地区越夏,主要越夏地区包括甘肃的陇南、陇东,青海的东部,西川的西北部等。(2)秋苗感染。随着越夏区小麦收割,越夏菌源随气流远程传播 至平原冬麦区,导致秋苗感染。如当地秋雨较多或经常结露,病菌尚可繁殖2~3代,使病菌群体增大。(3)越冬。当旬平均温度下降到2℃以下后,病菌进入越 冬阶段。病菌主要以侵入后未及发病的潜育菌丝状态在麦叶组织内休止越冬。只要受侵组织不被冻死,病菌便可安全越冬。(4)春季流行。小麦返青后,越冬病叶 中的菌丝体复苏,旬平均温度上升到5℃时,开始产孢,持续20多天。产生的夏孢子经气流传播到周围返青后的新生叶片上,引起多次再侵染,导致春季流行。

发生因素
[发生规律](1)农业防治:大面积长期种植具同一抗源的品种,往往造成病菌小种的改变,发病严重。(2)气候因素。早春持续低温多雨,发病重。越冬菌量多,发病严重。

防治方法
(1) 农业防治:因地制宜地选用抗病品种,做到抗源布局合理及品种定期轮换。适期播种,适当晚播,不要过早,可减轻秋苗期条锈病发生。施足堆肥或腐熟有机肥,增 施磷钾肥,搞好氮磷钾合理搭配,增强小麦抗病力。合理灌溉,雨后注意开沟排水,降低田间湿度。后期,发病重的需适当灌水,减少产量损失。清除自生麦。 (2)种子处理:用种子重量0.2%的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或12.5%烯唑醇乳油拌种,或用种子重量0.1%~0.15%的2%烯唑醇湿拌种剂拌 种。(3)药剂防治:发病初期选用20%三唑酮乳油1 500倍液,或12.5%烯唑醇乳油1 500倍液,或25%敌力脱乳油2 000倍液喷雾。

推荐产品

关注热榜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