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0/1200
症状 桑树根系受到根结线虫侵染后,致根部组织过度生长,形成大小不等的瘤状物,小的似豆粒,大的如鸡蛋,外表呈不规则球状。根瘤初形成时呈黄白色,表面光滑,较坚实,剖开根瘤,肉眼可见半透明的乳白色粒状物,即雌线虫,后根瘤变为褐色至黑色而腐烂。该病造成植株地上部出现似缺肥或缺水症状,病株生长迟缓、变矮、枝条少且纤细,叶小而薄,顶叶难伸开,严重的叶色变黄,叶缘卷褶或干枯脱落,枝条干枯死亡。我国南北各桑植区都有发生。一般桑苗栽植2—3年后开始发病的,减产明显,4—5年逐渐枯死,严重地区栽植2—3年后,长势衰退乃至枯死。 |
|
|
病原 Meloidogyne arenaria (Neal.)Chitwood.称花生根结线虫、M.hapla Chitwood称北方根结线虫、M.incognita (Kofoid and White)Chitwood称南方根结线虫、M.mali Ito.称苹果根结线虫、M.javanica(Treub)Chitwood称爪哇根结线虫。我国江苏、浙江或以北植桑区主要是花生根结线虫,广东蚕区主要是南方根结线虫。线虫侵入桑树后,不断吸收根系营养物质,吸收同时,线虫分泌唾液,内含一种能刺激根部细胞变形增大的分泌物,产生巨型细胞,使根组织过度生长,形 |
成大小不等的瘤状物,即根瘤。花生根结线虫形态 参见本书花生根结线虫病。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花生根结线虫、北方根结线虫年生3—4代,南方根结线虫年生7代。根结线虫以成虫、幼虫及卵在病根残体或病土中越冬,翌春地温稳定在11.3℃时卵开始孵化,幼虫长至2龄即开始侵入桑根,逐渐形成根瘤。桑园一旦遭到根结线虫侵染,各种线虫往往世代重叠。适宜其活动温度范围为11.3—34℃,侵染适温20一25℃,适宜土壤湿度70%左右。雨水充足的温暖季节适其传播。生产上山坡地、丘陵地、砂质土发生较重。 防治方法 (1)培育无病苗木,实行轮作。(2)处理苗木 感染南方根结线虫的桑苗,栽植前把生育期二个月以上的苗木用48—52℃温水浸根20-30分钟,可有效杀死瘤内线虫。(3)土壤消毒 每1000m2用225kg石灰均匀撤在沟中播后耕翻,也可用氨水150-200kg,开沟后覆土压实,隔10天后播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