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0/1200
学名 Prodenia litura (Fabricius)鳞翅目,夜蛾科。异名Spodoptera litura(Fabricius)。别名莲纹夜蛾、莲纹夜盗蛾。分布在全国各地。 寄主 油菜、甘蓝、花椰菜、白菜、萝卜等十字花科蔬菜、茄科、葫芦科、豆科蔬菜、芋、薄荷、葱、韭菜、菠菜以及农作物达99科290种以上。 为害特点 幼虫食叶、花蕾、花及果实,严重时可将全田作物吃光。在甘蓝、白菜上可蛀入叶球、心叶,并排泄粪便,造成污染和腐烂,使之失去商品价值。 |
|||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4—20mm,翅展35—40mm,头、胸、腹均深褐色,胸部背面有白色丛毛,腹部前数节背面中央具暗褐色丛毛。前翅灰褐色,斑纹复杂,内横线及外横线灰白色,波浪形,中间有白色条纹,在环状纹与肾状纹间,自前缘向后缘外方有3条白色斜线,故名斜纹夜蛾。后翅白色,无斑纹。前后翅常有水红色至紫红色闪光。卵扁半球形,直径0.4一0.5mm,初产黄白色,后转淡绿,孵化前紫黑色。卵粒集结成3—4层的卵块,外覆灰黄色疏松的绒毛。老熟幼虫体长35—47mm,头部黑褐色,服部体色因寄主和虫口密度不同而异:土黄色、青黄色、灰褐色或暗绿色,背线、亚背线 |
|||
及气门下线均为灰黄色及橙黄色。从中胸至第9腹节在亚背线内侧有三角形黑斑1对,其中以第1、7、8腹节的最大。胸足近黑色,腹足暗褐色。蛹长约15—20mm,赭红色,腹部背面第4至第7节近前缘处各有一个小刻点。臀棘短,有一对强大而弯曲的刺,刺的基部分开。 生活习性 在我国华北地区年生4—5代,长江流域5—6代,福建6—9代,在两广、福建、台湾可终年繁殖,无越冬现象;在长江流域以北的地区,越冬问题尚无结论,推测春季虫源有从南方迁飞而来的可能性。长江流域多在7—8月大发生, |
|||
黄河流域多在8—9月大发生。成虫夜间活动,飞翔力强,一次可飞数十米远,高达10m以上,成虫有趋光性,并对糖醋酒液及发酵的胡萝卜、麦芽、豆饼、牛粪等有趋性。成虫需补充营养,取食糖蜜的平均产卵577.4粒,未能取食者只能产数粒。卵多产于高大、茂密、浓绿的边际作物上,以植株中部叶片背面叶脉分叉处最多。卵发育历期,22℃约7天,28℃约2.5天。初孵幼虫群集取食,3龄前仅食叶肉,残留上表皮及叶脉,呈白纱状后转黄,易于识别。4龄后进入暴食期,多在傍晚出来为害。幼虫共6龄,发育历期21℃约27天,26℃约17天,30℃约12.5天。老熟幼虫在1—3cm表土内筑土室化蛹,土壤板结时可在枯叶下化蛹。蛹发育历期,28—30℃约9天,23—27℃约13天。斜纹夜蛾的发育适温较高(29—30℃),因此各地严重为害时期皆在7—10月。 防治方法 (1)诱杀成虫 结合防治其它菜虫,可采用黑光灯或糖醋盆(参见地老虎)等诱杀成虫。(2)药剂防治 3龄前为点片发生阶段,可结合田间管理,进行挑治,不必全田喷药。4龄后夜出活动,因此施药应在傍晚前后进行。药剂可选用5%锐劲特悬浮剂2500倍液或15%菜虫净乳油1500倍液、2.5%天王星或20%灭扫利乳油3000倍液、35%顺丰2号乳油1000倍液、5.7%百树菊酪乳油40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500倍液、5%来福灵乳油2000倍液、5%抑太保乳油2000倍液、20%米满胶悬剂2000倍液、44%速凯乳油1000—1500倍液4.5%高效顺反氯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等,10天1次,连用2—3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