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名 Phytoscaphus gossypii Chao属鞘翅目,象甲科。别名棉象鼻虫、棉小灰象。分布在黄河、长江流域,西北内陆,东北等省区。
寄主 除为害棉花外,还为害茄子、豆类、玉米、甘薯、谷子、大麻、桃、高粱、小麦、水稻、花生、牧草及杨树等33科85种植物。
为害特点 成虫食害叶片成缺刻或孔洞,有时咬断嫩尖。
|
|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4.1—5.omm,雌虫较肥大,雄虫较瘦小,体和鞘翅黄褐色,鞘翅上具褐色不规则形云斑,体两侧、腹面黄绿色,具金属光泽,喙长是宽的2倍,触角弯曲呈膝状。前胸背板近梯形,具褐色纵纹3条,足腿节内侧具1刺状突起。卵长约0.7mm,椭圆形,有光泽。幼虫体长4—6mm,头部、前胸背板黄褐色,体黄白色,虫体后端稍细,末节具管状突起,围绕肛门后方具骨化瓣5片,两侧的略小,骨化瓣间各具刺毛1根,中间两根刺毛长。裸蛹长4—5mm,腹部末端具2根尾刺。(图右)
|
生活习性 年生一代,多以幼虫在大豆、玉米根部土壤中越冬。幼虫距表土深度:黄河流域25—50cm,长江流域则为10一20cm。4、5月气温升高,幼虫上升至表土层,黄河流域5月下旬—6月下旬化蛹,6月上旬成虫出现,6月中旬至7月中旬进入为害盛期。长江流域于5月中旬化蛹,蛹期8天,5月中下旬成虫出现。成虫羽化后经10多天交配,2—4天后产卵,成虫寿命30天左右,卵多散产在禾本科作物基部l、2茎节表面或气生根、土表、土块下,卵期约8天,幼虫孵化后即入土,食害嫩根,秋末气温下降,幼虫下移越冬。成虫喜群集,有假死性,夜间为害。前茬玉米虫量大,受害重。
|
防治方法 (1)发生数量大的地区或田块,成虫出土期在田间挖10cm深的坑,坑中撒上毒土,上面覆盖青草,翌晨再集中杀灭。 (2)利用棉尖象假死性可人工捕打集中处理。(3)当田间百株虫量达30一50头或棉花现蕾期百株有虫100头、花铃期百株有虫200头时,应马上喷洒50%辛硫磷乳油或95%巴丹乳油1500倍液、50%甲基1605乳油1000倍液、40%乙酰甲胺磷按1:150比例配成毒土,也可用1%甲基1605粉剂1:30比例配成毒土,每667m断撒毒土30k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