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站 
搜索
看资讯 查产品 查展会
相关介绍发布评论

图片 0/1200

学名 Laphygma exigua Hubner 异名 Spodoptera exigua Hubner 鳞翅目,夜蛾科。别名玉米叶夜蛾、白菜褐夜蛾、贪夜蛾。分布全国大部分地区。

寄主 棉花、甜菜、玉米、麻、烟、葱、绿豆、大豆、甘薯、甘蓝、花椰菜、白菜、萝卜、莴苣、番茄、青椒、茄子、马铃薯、黄瓜、西葫芦、豇豆、架豆、茴香、胡萝卜、芹菜、菠菜、韭菜等多种蔬菜及其他植物170余种。

为害特点 初孵幼虫为害生长点和幼蕾,继而为害嫩头、叶片、蕾、花、铃,造成无头苗或叶片呈网状,大发生时嫩头全部被害,剩下叶柄和枝秆,形成光秆苗。1头幼虫一生为害蕾、花、铃20个左右。幼虫取食棉花叶片、苞叶成孔洞,严重的食叶面积达20%以上。3龄以上的幼虫也可蛀蕾铃,造成烂铃或落铃。近年该虫在河南、河北、山东、安徽等地的粮、棉及菜田发生为害呈上升趋势。为害日趋严重,一般减产20%一30%,严重的高达50%。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8—10mm,翅展19—25mm。灰褐色,头、胸有黑点。前翅灰褐色,基线仅前段可见双黑纹;内横线双线黑色,波浪形外斜;剑纹为一黑条;环纹粉黄色,黑边;肾纹粉黄色,中央褐色,黑边;中横线黑色,波浪形;外横线双线黑色,锯齿形,前、后端的线间白色;亚缘线白色。,锯齿形,两侧有黑点,外侧在Ml处有一个较大的黑点;缘线为一列黑点,各点内侧均衬白色。后翅白色,翅脉及缘线黑褐色。卵圆球状,白

色,成块产于叶面或叶背,8—100粒不等,排为1—3层,外面覆有雌蛾脱落的白色绒毛,因此不能直接看到卵粒。老熟幼虫体长约22mm。体色变化很大,由绿色、暗绿色、黄褐色、褐色至黑褐色,背线有或无,颜色亦各异。较明显的特征为:腹部气门下线有明显的黄白色纵带,有时带粉红色,此带的末端直达腹部末端,不弯到臀足上去(甘蓝夜蛾老熟幼虫此纵带通到臀足上)。各节气门后上方具一明显的白点。此种幼虫在田间常易与菜青虫、甘蓝夜蛾幼虫混淆。蛹体长约10mm,黄褐色。中胸气门显著外突。臀棘上有刚毛2根,其腹面基部亦有2根极短的刚毛。

生活习性 山东、江苏及陕西关中地区,一年发生4—5代,北京年发生5代,湖北5—6代,江西6—7代,江苏、南京、河南新乡、山东,以蛹在土室内越冬,江西南昌、湖南凤凰以蛹越冬为主,并有少数未老熟幼虫在杂草或土缝中越冬,冬暖时稍微取食。在亚热带和热带地区全年可生长繁殖,在广州无明显越冬现象,终年繁殖为害,成虫白天潜伏在草丛、土缝处隐蔽,夜间活动,最适宜的温度20一23℃、相对湿度50—75%。有趋光性。成虫产卵期3—5天,每雌可产l00—600粒。卵期2—6天。幼虫共5龄(少数6龄)。3龄前群集为害,但食量小;4龄后,食量大增,昼伏夜出,有假死性。虫口过大时,幼虫可互相残杀。幼虫发育历期11—39天。老熟幼虫入土,吐丝筑室化蛹,蛹发育历期7—11天。越冬蛹发育起点温度为10℃,有效发育积温为220日度。甜菜夜娥是一种间歇性大发生的害虫,不同年份发生量差异很大。一年之中,在华北地区则以7—8月为害较重。河南棉区在棉田发生2代,7月下旬至8月中旬为第一代,8月下旬至9月下旬进入第二代,8月上旬是第一代幼虫为害盛期。

防治方法 (1)秋耕或冬耕,可消灭部分越冬蛹。(2)采用黑光灯诱杀成虫。各代成虫盛发期用杨柳枝把诱蛾,消灭成虫,减少棉田落卵量。(3)春季3—4月清除杂草,消灭杂草上的初龄幼虫。(4)人工采卵和捕捉幼虫。(5)生物防治 提倡喷洒每克含孢子l00亿以上的杀螟杆菌或青虫菌苗粉,对水500一700倍液。(6)掌握在卵孵化盛期于3龄前喷洒10%氯氰菊酯乳油1500倍液或40%乙酰甲胺磷乳油或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5%抑太保乳油3000一4000倍液、20%灭幼脲1号胶悬剂500—10oo倍液、44%速凯乳油1000一1500倍液、20%杀灭菊酯乳油或2.5%保得乳油2000倍液、50%辛硫磷乳油1500倍液。此外还可选用20%扑虫净、40%辛氰乳油、20%灭多威乳油等。注意把药喷到叶尖和幼蕾上及叶片背面。(7)提倡施用甜菜夜蛾性外激素 配制方法:配制100支诱芯时,先把0.4g的抗氧化剂2,6一Di—test—butyl—4一methylphenol(BHT)溶在0.3ml的乙醚中,完全溶解后加入10oulZ9,E12—14:Ac和10u1Z9,E12一14:OH,再加入少许乙醚,使体积成为0.5ml,最后加入0.5ml玉米油,使总体积成为lml。分装时,每支塑料管装10u1混合液,两端封口即成。这样平均每只诱芯含1mlZ9,E12—14:Ac和0.1mlz9,E12—14:OH。每667m2放置100个,防效优异。

推荐产品

关注热榜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