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害
三唑酮丙环唑烯唑醇多·硫石硫合剂
禾谷类作物---- 高粱
图片 0/1200
症状 高粱抽穗前后开始发病。初在叶片上形成红色或紫色至浅褐色小斑点,后随病原菌的扩展,斑点扩大且在叶片表面形成椭圆形隆起的夏孢子堆,破裂后露出米褐色粉末,即夏孢子。后期在原处形成冬孢子堆,冬孢子堆较黑,外形较夏孢子堆大些。
病原 Puccinia sorghi Schwl称玉米柄锈菌和Puccinia purpurea Cooke称紫柄锈或高粱柄锈菌,均属担子菌亚门真菌。前者参见玉米锈病。P.purpurea夏孢子堆生在叶两面的病斑上,栗褐色,四周有棍棒形或头状侧丝。侧丝褐色。夏孢子近球形或洋梨形,大小24—44×20—29(um),具瘤状细刺,壁暗黄褐色,具5—10个芽孔。冬孢子堆生在叶两面,长1—3(mm),红褐色。冬孢子长椭圆形,大小36—54×24—32(um),顶端圆形,分隔处稍缢缩,侧壁厚2—3um,深褐色。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以冬孢子在病残体
上、土壤中或其他寄主上越冬。翌年条件适宜时,冬孢子萌发产生担孢子侵入幼叶,形成性子器,后在病斑背面产生锈子器,器内锈孢子飞散传播后在叶片上有水珠时萌发,也从叶片侵入,形成夏孢子堆和夏孢子,夏孢子借气流传播,进行多次再侵染。高粱接近收获时,在产生夏孢子堆的地方,形成冬孢子堆,又以冬孢子越冬。7—8月雨季易发病。
防治方法 参见玉米锈病。
安诺增
复植星——含腐植酸水溶肥料
诱抗灵
叶碧青-250g/L吡唑醚菌酯乳油
油菜菜娥
甘蔗霜霉病
棉花琉璃弧丽金龟
茶树茶梨蚧
玉米灰葡萄孢穗腐病
果苔螨
热门话题深度聚焦
市场趋势专业解读
免费订阅专业杂志 | 专题电子报
免费查询产品库 | 数据库
验证码将会发送到您的邮箱,请点击邮件中的链接进行快速登录.
验证邮件已发送至您的邮箱,
23346777@qq.com
请登录邮箱,点击链接快速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