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土交配产卵。雌虫无飞翔能力,每雌产卵32—166粒,平均产卵94粒;雄成虫善飞,有趋光性。卵发育历期33—59天,平均42天。5月上旬幼虫孵化,在食料充足的条件下,当年体长可至15mm以上,到第三年8月下旬,幼虫老熟,于16—20cm深的土层内作土室化蛹,蛹期12—20天,平均约16天。9月中旬开始羽化,当年在原蛹室内越冬。在北京,3月中旬10cm深土温平均为6.7℃时,幼虫开始活动;3月下旬土温达9.2℃时,开始为害,4月上中旬土温为15.1—16.6℃时为害最烈。5月上旬土温为19.1—23.3℃时,幼虫则渐趋13—17cm深土层栖息;6月份10cm土温达28℃以上时,沟金针虫下潜至深土层越夏。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土温下降到18℃左右时,幼虫又上升到表土层活动。10月下旬随土温下降幼虫开始下潜,至11月下旬10cm土温平均1.5℃时,沟金针虫潜于27—33cm深的土层越冬。由于沟金针虫雌成虫活动能力弱,一般多在原地交尾产卵,故扩散为害受到限制,因此在虫口高的田内一次防治后,在短期内种群密度不易回升。
防治方法 参见蛴螬。在测报调查时,每m2沟金针虫数量达1.5头时,即应采取防治措施。在播种前或移植前施用3%米乐尔颗粒剂,每667m2 2—6kg,混干细土50kg均匀撤在地表,深耙20cm,也可撒在定植穴或栽植沟内,浅覆土后再定植,防效可达6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