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站 
搜索
看资讯 查产品 查展会

苹果树白绢病qrcode

分类:

病害

应用作物:

水果类作物----  苹果

相关介绍发布评论

图片 0/1200

英文名  Apple tree southern blight
 
异名  苹果茎基腐病、烂葫芦
 
简介  苹果树白绢病,为害苹果、梨、桃、葡萄以及桑、茶、杨、柳、花生、大豆、瓜类、番茄、苜蓿等多种植物。主要为害4~10年生幼树和初果期树。成龄大树和老树发病很少。该病传染性强,发病周期长,初发病期不易被发现,树势明显衰弱时发病已很重,防治期间,树势恢复较慢。高温多雨地区发生较重。
         
 为害症状
  [为害症状](1)根部:发病部位主要在果树或苗木的根颈部,以在距地表5~10cm处最多。发病初期根颈表面形成白色菌丝,表皮呈现水渍状褐色病斑。菌丝继续生长,直至根颈全部覆盖着如丝绢状的白色菌丝层,故名白绢病。在潮湿的条件下,菌丝层能蔓延至病部周围的地面,当病部进一步发展时,根颈部的皮层腐烂,有酒糟味,并溢出褐色汁液。后期在病部或者附近的地表裂缝中长出许多棕褐色或茶褐色油菜籽状的菌核。(2)茎部:枝梢节间缩短。(3)叶片:出现水渍状轮纹斑,直径约2cm,病部中央也能长出小菌核。(4)果实:果多且小。(5)全株:颈基部病斑环绕树干后,在夏季会突然全株枯死。
       
 病原物
  [病原]病原为白绢薄膜革菌Pellicularia rolfsii(Sacc.) West.,属担子菌亚门,层菌纲,非褶菌目;无性时期为齐整小核菌Sclerotium rolfsii Sacc.,属半知菌亚门,丝孢纲,无孢目。①菌核。初白色,后由淡黄色渐变为棕褐色或茶褐色,表面平滑,球形或近球形,直径0.8~2.3mm,很象油菜籽。②担子。棍棒状,单胞,无色,大小16?m×6.6?m,其上对生4个小梗。小梗单胞无色,长3~5?m,顶端着生担孢子。③担孢子。倒卵圆形,单胞,无色,大小7?m×4.6?m。
       
 侵染循环
  [侵染]病原以菌丝体在病树根颈部或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菌核越冬后,第2年再生出菌丝侵染寄主植物。菌核在自然条件下、在土壤中可存活5~6年。病菌在果园内的近距离传播主要靠菌核通过农事操作、雨水或灌溉水而转移,以及菌丝的蔓延;遇有适宜条件,病菌从苹果树根颈部伤口或嫁接口侵入。远距离传播则通过带病苗木。该病3~4月份为发病小高峰,7~9月份发病高峰期。
       
 发生因素
  [发生规律]该病多在雨季发生,高温高湿是发病的重要条件,气温30~38℃经3天菌核即可萌发,再经8~9天又可形成新的菌核。凡地势低洼、排水不畅或定植过深、培土过厚,或根颈部受高温日灼致至伤口及死组织发病重。
       
 形态特征
   
       
 生活习性
   
       
 防治方法
  [防治](1)农业防治:①选地育苗建园。苹果育苗建园时,应避免在病地和种过易发病植物的地块育苗建园。②利用抗病砧木。湖北海棠对白绢病有较强的抗性,可利用其培育抗病苗木;选用抗病砧木植于重病树旁侧,进行靠接,促使树势恢复。②春秋天扒土晾根。树体地上部分出现症状后,将树干基部主根附近土扒开晾晒,可抑制病害的发展;晾根时间从早春3月开始到秋天落叶为止均可进行,雨季来临前可填平树穴以防发生不良影响;晾根时还应注意在穴的四周筑土埂,以防水流人穴内。④在病区要定期检查病情,确定根部有病后,扒开树干基部的土壤寻找发病部位,确诊是白绢病后,用刀将根颈部病斑彻底刮除;在病株外围,开挖隔离沟,封锁病区;有条件的在树下种植矮生绿肥,防止地面高温灼伤根颈部,以减少发病。⑤深翻改土,改善土壤透气性,增施有机肥料;涝洼地不提倡果园覆草,汛期要培高树干,避免积;果树环剥过重,造成树势衰弱,是诱发白绢病的直接因素。要改变一年多道环剥、主干环剥和主枝、主干并剥的促花措施,保证果树适宜的营养生长,增强抗病力。(2)物理防治:苗木在45℃温水中,浸20~30分钟,以杀死根部病菌。(3)药剂防治:①用50%消菌灵800~1 000倍液,或50%菌立灭3号800~1 000倍液,或2%的石灰水,或0.5%硫酸铜溶液,浸泡苗木10~30分钟,然后栽植,以杀死根部病菌。②伤口用抗菌剂401的50倍液,或1%硫酸铜液消毒,再外涂倍式波尔多液等保护剂,然后覆盖新土。②发病重的病区可用40%五氯硝基苯粉剂 1kg加细干土40~50kg混匀后撒施于根颈基部土壤上。或喷用20%甲基立枯磷乳油 800~1 000倍液,或50%混杀硫悬浮剂 500倍液,或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 500倍液。

推荐产品

关注热榜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