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站 
搜索
看资讯 查产品 查展会

枇杷黄毛虫qrcode

分类:

虫害

应用作物:

水果类作物----  枇杷

相关介绍发布评论

图片 0/1200

 英文名  Loquat nolid
异名  枇杷瘤蛾
简介  枇杷黄毛虫Melanographia Pezilineata Hampson鳞翅目灯蛾科。为害枇杷。
为害症状
[为害症状]枇杷黄毛虫以幼虫危害枇杷新梢上的幼叶为主。低龄幼虫群集在新梢嫩叶取食叶肉,剩下表皮和白色茸毛;3龄幼虫把新叶啃成空洞或缺刻;4~5龄幼虫蚕食全叶,严重的还啃食叶脉、嫩茎表皮及花和果实,造成枇杷减产,树势衰弱,甚至死亡。
发生因素
[发 生规律](1)世代。浙江每年发生3代,福州5代。(2)越冬。以蛹在树体上茧内越冬。(3)时期。4~5月份羽化为成虫。第1代5~6月份,枇杷春梢抽 出后至采收前;第2代7~8月份,夏梢抽出后;第3代9~10月份,秋梢抽出后花蕾吐露前。福州第1代始发于4月上旬,第5代为害至10月下旬。均以末代 蛹于茧内越冬。
形态特征
[形 态](1)成虫。体长9~10mm,展翅宽23mm左右,雄虫略小;体灰白色,有银光。前翅有2个弯曲的黑斑,缘毛黑色,前胸两侧密布灰白色鲜毛。(2) 卵。扁圆形,初产黄白色,后渐变为淡黄色,卵壳面有纵向刻纹。(3)幼虫。老熟时体长22~23mm,头体背黄色,腹面草绿色。中、后胸及腹部各节背面每 节生有3对毛瘤,上生刺毛,第6节背面有一对明显的黑褐毛瘤。其中第3节背面有一对毛瘤较大,有光泽。胸足和腹足各3对,臀足1对。(4)蛹。蛹近椭圆 形,体长8~11mm,初为淡黄色,后变为红褐色,背面隆起,腹面平坦,第7腹节两侧呈瘤状突起,蛹化于茧内,茧与枇杷皮同色。
生活习性
[习 性](1)成虫。成虫昼伏夜出,有趋光性,卵多产在嫩叶背面。(2)幼虫。主要危害枇杷夏、秋梢嫩叶;9月下旬至10月是枇杷吐蕾开花季节,正值幼虫大量 发生时期,幼虫集中啃食含苞花蕾,使枇杷不能开花结果。初孵幼虫先食卵壳,几小时后便可取食嫩叶叶肉。幼虫白天潜伏在老叶背面,太阳下山后,爬到幼叶的表 面危害。 
防治方法
[防 治](1)农业。以矮化、开心、通风透光、主枝分布均匀为原则,进行合理整形修剪。及时疏剪密生枝、纤弱枝,让树体通风透光。冬春季及时清除园地枯枝落 叶、杂草和越冬虫蛹,并集中烧毁。适量撒施石灰,刮刷树皮并涂白,以切断越冬宿主,消灭越冬虫源。利用成虫喜欢停留在树干上的特性,在羽化期捕杀;在初龄 幼虫群集新梢嫩叶时,进行人工捕捉;利用幼虫假死性,摇动树干,杀死吐丝下垂幼虫。成虫羽化盛期,摘除虫卵叶片。老熟幼虫多在枝条下部的粗老叶片背面或枝 条阴面结茧化蛹,可结合冬季清园修剪,摘除越冬蛹茧烧毁。(2)药剂。幼虫低龄喷洒苏云金杆菌(Bt)制剂2~4亿孢子/毫升,或白僵菌制剂或25%灭幼 脲3号悬浮剂 1 000倍液。幼虫孵化后聚集于新梢嫩叶时,在喷施杀菌剂中加入2.5%杀灭菊酯1 500~2 000倍液。幼虫大量发生或已分散危害,时喷50%杀螟松乳油1 000倍液,或20%灭扫利乳油2 000~3 000倍液。                                                                                         

推荐产品

关注热榜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