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站 
搜索
看资讯 查产品 查展会

茶卷叶蛾qrcode

分类:

病害

应用作物:

水果类作物----  龙眼

相关介绍发布评论

图片 0/1200

 
异名  褐带长卷叶蛾、后黄卷叶蛾、茶淡黄卷叶蛾、柑橘长卷蛾。
简介  为害茶树、 油茶、荔枝、龙眼、柑橘、苹果、梨、桃、李、梅、杨桃、柿、板栗、枇杷、咖啡。华南地区茶树的主要害虫,在福建北部发生严重。偏南,北限未过淮河,最北采 地江苏盐城、安徽合肥、湖北孝感、四川灌县;南抵台湾、海南及广东、广西、云南,东面滨海,西达四川、云南,并再西展,采于西藏的波密。长江以南密度较 高。国外分布于朝鲜、日本、菲律宾、越南、老挝、泰国、缅甸、印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巴布亚新几内亚、澳大利亚。
为害症状
[为害症状]幼虫在芽梢上卷缀嫩叶藏在其中,咀食叶肉,留下一层表皮,形成透明枯斑,后随虫龄增大,食叶量大增,卷叶苞可多达10个叶,蚕食成叶、老叶。
发生因素
[发 生规律](1)发生世代:安徽、浙江1年发生4代,湖南4~5代,福建、台湾、广东6代。(2)越冬及虫源:以老熟幼虫在卷叶苞内越冬。(3)发生因 素:①气候因素。5、6月份雨湿天气利其发生,秋季常受干旱和天敌制约。②栽培因素。长势旺盛、芽叶稠密的茶园发生较多。③天敌。卵寄生的拟澳洲赤眼蜂, 幼虫期寄生有绒茧蜂等。
形态特征
[形 态](1)成虫:体长为8~11mm,翅展23~30mm。体、翅多淡黄褐色,色斑多变。前翅略呈长方形,桨状,淡棕色,翅尖深褐色,翅面多深色细横纹。 雄蛾前翅色斑较深,前缘中部还有1个半椭圆形黑斑,肩角前缘有1个明显向上翻折的半椭圆深褐色加厚部分。(2)卵:椭圆形,长为0.8mm,淡黄色。卵块 长椭圆形,长约10mm,上面覆盖有透明胶质。(3)幼虫:6龄,少数7龄。老熟幼虫体长20~23mm,头褐色,体黄绿至淡灰绿色。前胸硬质板近半月 形,褐色,后缘深,两侧下方各有2个褐色小点,体表有白色短毛。(4)蛹:长8~12mm,黄褐至暗褐色。腹部2~8节背面前,后缘均有1列短刺。臀棘 长,黑色,末端有8枚小钩刺。
生活习性
 
[习 性](1)成虫:成虫白天潜伏在茶丛中,夜晚活动,趋光性较强。卵块产于成、老叶片正面。每雌蛾平均产卵330粒。(2)幼虫:越冬幼虫于早春恢复活动后 多在花穗,或叶上取食一段时间后化蛹,继而羽化。初孵化幼虫活泼,吐丝下垂,或爬行分散,喜取食幼嫩部位,在芽梢上卷缀嫩叶藏身,咬食叶肉。以后随虫龄增 长,食叶量日益增加,卷叶数多、苞大,甚至可多达10叶,成叶、老叶同样蚕食,受惊即弹跳坠地。食完1苞再转结新苞为害。幼虫老熟后即留在苞内化蛹。
防治方法
[防 治](1)农业防治:低龄幼虫期结合田间管理,剪除虫苞,是一项很有效的措施。剪下的卵块和有虫苞叶,放入敌保护器中,待天敌飞出后再作适当处理。冬季清 园,修剪病虫枝及纤弱枝,铲除园内园边藏匿卷叶蛾的杂草,集中处理,减少虫源。清除落果,避免落果中幼虫迁移至落叶上化蛹。(2)物理防治:成虫盛发期, 设置黑光灯诱杀。(3)生物防治:注意保护天敌,在天敌寄生高峰期,尽量不施农药。也可在第1、2代成虫产卵期释放松毛虫赤眼蜂,每代放蜂3~4次,隔 5~7天1次,每次放蜂量37.5万头/hm2。(4)药剂防治:在幼虫盛孵期,或幼龄期喷每克含100亿孢子的青虫菌粉剂1 000倍液,加入白僵菌300倍液2.5%功夫乳油 2 000~3 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 4 000~5 000倍液,或20%氰戊菊酯乳油 5 000倍液,或90%晶体敌百虫800~900倍液,或50%敌敌畏乳油 900~1 000倍液。喷药时注意将虫苞喷湿,药液中加入0.2%中性洗衣粉可提高防效。

推荐产品

关注热榜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