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农化网中文网报道:近年来,我国小麦主产区恶性杂草抗药性加剧、种群结构复杂化等问题持续升级,成为威胁粮食安全的重大隐患。面对雀麦、节节麦、多花黑麦草等杂草″越治越难″的困局,寻找更有效、更安全的防治方案迫在眉睫。
以此为背景,2025年,湖南省农业科学院联合河南、山东、河北三省农科院(以下简称″项目组″),就″十四五″计划重点研发项目课题《麦田恶性杂草爆发成灾机制及绿色防控关键技术》展开麦田防治试验。其中,拜耳拟申请登记的新型除草剂″欢玛″(566克/苯草醚·吡酰·砜吡悬浮剂)作为针对恶性杂草防治、助力粮食安全建设的新方案,在课题组试验中表现出亮眼成效。
抗性升级与草害交织
″解难止痛″面临多重挑战
小麦是中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也是民生主食和食品加工的重要原料,与粮食安全建设息息相关。当前,中国的小麦播种面积已达到3.54亿亩,河南、山东、河北、安徽、江苏成为最重要的冬小麦主产地区。
然而,在小麦的整个生育期,都持续面临着草害带来的威胁。草害是威胁冬小麦生产的重要因素。据统计,中国小麦田杂草发生面积已占小麦种植面积的80%-90%。其中危害较重的超10万公顷,占小麦播种面积的30%-40%。仅以黄淮海地区为例,杂草种类达到70多种,隶属于21科54属,包括雀麦、节节麦、播娘蒿、猪殃殃等优势杂草,具有生长繁殖能力强、抗逆性高的特点。这些杂草与小麦抢夺水肥、营养和生长空间,抑制小麦的生长发育。研究显示,每平方米小麦田有8株及以上禾本科杂草将导致减产至少40%。全国每年因杂草危害损失的小麦产量约40亿公斤,损失率高达15%,严重地块可致小麦减产50%以上。
小麦田草害发生和发展具有明显的危害性、爆发性和不确定性,绝非可以缓待或忽视:
1、危害性突出:杂草贯穿小麦生育期,掠夺式竞争直接影响产量和品质。如节节麦作为世界十大恶性杂草之一,严重田块可致小麦减产50%-80%;猪殃殃易引发倒伏,进一步加剧损失。
2、爆发性潜伏:杂草繁殖力强(如节节麦分蘖能力超小麦)、传播广(节节麦已扩散至16省市),加之抗药性快速发展(如雀麦对啶磺草胺中高抗性种群达14%),一旦条件适宜可能迅速蔓延。
3、不确定性增加:气候波动、耕作方式改变及杂草自身演化导致草相复杂化。例如,山东麦区杂草群落从阔叶为主演变为单双子叶混合发生,禾本科杂草危害逐年加重。
冬小麦田杂草防治面临"难点很难"、"痛点很痛"的双重挑战:
难点:现有单剂杀草谱窄(如炔草酯对雀麦、节节麦无效),农户盲目混药加大药害风险;拔节后杂草萌发高峰期缺乏安全有效药剂,防治窗口期短。
痛点:恶性杂草节节麦已对主流药剂甲基二磺隆产生高水平抗性(2024年抗性指数较上一年上升);抗性杂草如黑麦草对甲基二磺隆和喹啉草酯的中高抗性种群比例超52%。
″杂草克星″新方案
助力构建防控体系
针对麦田草害防治难这一问题,2025年,湖南省农业科学院联合河南、山东、河北三省农科院开展″欢玛″麦田防治试验。项目课题组针对包括上述三个省份在内的中国小麦主产区的主要草害(如节节麦、雀麦、播娘蒿、猪殃殃等)进行了大量对比试验,重点评估新型药剂对恶性杂草的防效及抗性治理潜力。
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刘都才与各试验所在地区农科院、植保站专家展开实地考察,观察″欢玛″麦田杂草处理成效。
河北石家庄小麦试验田对比试验
河北省麦田的禾本科杂草问题较为严重,尤其是雀麦、节节麦、大穗看麦娘,禾本科杂草抗性问题也日益突出,容易出现防效差、甚至无效的情况。在河北石家庄,项目组进行了针对节节麦和雀麦混发的用药试验。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杂草研究室主任刘小民观察到,示范田通过将防治关口前置,在小麦播种后便采用″欢玛″土壤封闭处理,对节节麦、雀麦、播娘蒿、大穗看麦娘、荠菜杂草都有很好的防治效果。此外,封闭除草呈现出的安全性也比苗后茎叶处理高出很多。
就更多试验成果,以及小麦杂草防治用药建议的提出,项目组将于2025年4月25日至26日,举办黄淮海小麦田恶性杂草防控现场观摩与技术交流会,并将有来自农业农村部种植业司农药处、全国农技推广中心、药检所、各省级植保站及学会专家到场参会,共话小麦恶性杂草防治成果,助力丰产丰收。
订阅Email: | * | |
姓名: | ||
手机号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