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橑尺蠖
日期:2016-05-23
英文名 Walnut geometrid
异名 木橑步曲,俗称小大头虫
简介 木橑尺蠖学名:Culcula panterinaria Bremer et grey,属鳞翅目,尺蠖蛾科。分布及为害在我国华北、西北、西南、华中和台湾省均有分布。寄主植物150余种,主要为害木橑和核桃。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在浙江、江苏茶区曾严重发生。
为害症状 |
|
[为害症状]低龄幼虫食叶成缺刻和孔洞,稍大吃光全叶,仅残留叶柄。 |
发生因素 |
|
[发生规律]在浙江、安徽年发生2~3代,华北发生1代。以蛹在堰根下或梯田石缝内、树干周围土内越冬,以3cm深处为最多。如在荒坡上,则以杂草、碎石堆中较多。1代区幼虫发生于7~8月;2代区,幼虫发生于5月上旬至7月上旬,7月下旬至10月下旬;3代区,幼虫分别发生于5月上旬至7月上旬,7月下旬至8月下旬,8月中旬至10月下旬。 |
形态特征 |
|
[形态]成虫体长18~22mm,翅展72mm。腹背近乳白色,腹部末端呈棕黄色。复眼为深褐色。雌蛾触角丝状;雄蛾触角短羽状。胸部背面具有棕黄色鳞毛,在中央有1条浅灰色斑纹。足为灰白色,胫节、附节具有浅灰色的斑纹。前后翅外散布不规则的浅灰色斑点,在前翅基部有1近圆形的黄棕色斑纹,前后翅的中央,各有1个明显浅灰色的斑点,在前后翅外缘线有1近圆形的黄棕色斑纹,前后翅的中央,各有1个明显浅灰色的斑点,在前后翅外缘线有1条断续的波状的黄棕色斑纹。雌蛾腹部末端具有黄棕色毛丛,产卵管褐色,稍伸出体外。雄蛾腹部细长,圆锥形。卵扁圆形绿色,直径约0.9mm。卵块上覆有1层棕色茸毛,孵化前变为黑色。幼虫共6龄。老熟幼虫体长约70mm。初孵幼虫头部暗褐色,背线及气门上线浅草绿色,以后随着幼虫的发育变为绿色、浅褐绿色或棕黑色。一般幼虫体色,常随着寄主植物的颜色而变化。体上散生灰白色小斑点。颅顶两侧呈圆锥状突起,愕面有1个深棕色的“八”形凹纹。单眼5个,圆形,大小相近,其中4个成半圆形排列。前胸背板前端两侧各有1个突起。气门椭圆形,两侧各有1个白色斑点。胸足3对,腹足1对,着生在腹部第六节上,臀足1对。趾钩双序,每腹足有趾钩40多个。3龄幼虫体长18mm,头宽1.1mm。蛹长约30mm,宽8~9mm,初期翠绿色,最后变为黑色,反光很弱,体表面满小刻点,但光滑。颅顶两侧具有明的齿状突起,似耳状物。臀棘突起。肛门及臀棘两侧有3块峰状突起。 |
生活习性 |
|
[习性]次年5月上旬平均气温达25℃左右则开始羽化,7月中、下旬为盛期,8月底为末期。成虫不活泼,趋光性强,晚间活动,白天静止在树上或梯田壁上,易发现。早晨,翅受潮后不易飞翔。成虫喜欢产卵于寄主植物的皮缝内或石块上,卵成块状,不规则,卵期9~10天,每雌产卵10001500粒,多者可达3000粒以上。成虫寿命4~12天。 初孵幼虫活泼,爬行很快,并能吐丝借风力转移为害。先取食叶尖叶肉。2龄以后,行动迟缓,尾足攀缘能力很强,在静止时直立在小枝上,或者以尾足有胸足分别攀缘在分权处的两小枝上,不易发现。 幼虫老熟时坠入地上,少数幼虫顺树下爬或吐丝下垂着地,在树下松软土壤(一般深3cm左右)、阴暗潮湿的石堰缝内或乱石下化蛹。在这些地方常发现其“蛹巢”,往往有几十个或几百个聚在一起。蛹期230~250天。 |
防治方法 |
|
[防治]1、蛹密度大的地区,在结冻前和早春解冻后,可进行人工刨蛹。2、成虫早晨不爱活动,可以捕杀。成虫趋光性强,在发生密度较大的地方,羽化盛期可用堆火或黑光灯诱杀。3、化学防治。喷药应在幼虫4龄前进行,有效的药剂有:2.5%澳氰菊醋(敌杀死)或20纬灭扫利或5%功夫或天王星等3000倍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