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树泡性溃疡病
日期:2016-05-11
英文名 Apple tree blister canker
异名 苹果树发泡性胴枯病
简介 苹果树泡性溃疡病在四川省分布较普遍,以蓬溪、射洪等地一些果园发病重。
为害症状 |
|
[为害症状]主要为害衰老的苹果大树树干,也可为害健壮树的主侧枝与主支相接的大枝。当发病1~2年后,病部表皮呈泡状突起,表面死亡后,干枯破裂,露出圆形、中央凹陷的钉头状物(子座),其中部密生小黑点,钉头状物相对应的部位可见1个个黑褐色圈纹。该病是由病菌从伤口侵人,先经木质部然后扩展到皮层,初期潮湿时,常溢出褐色液体。被害的枝干枯,严重者全株死亡。 |
病原物 |
|
[病原]病原为Nummularia discreta (Schw.) Tulb,属子囊菌亚门。(1)形态:子座钉头状,单生或连片生,初生于树皮下,后露出。子座呈盘状或杯状,圆形或椭圆形,大小(3~7)?m×(5~13)mm,中部下陷,边缘隆起,灰黑色至黑褐色或黑色。子座中央密生黑色小点,即子囊壳的孔口。子囊壳长卵圆形至圆筒形,埋生于子座内,具长颈,孔口外露,大小(0.9~1.3)?m×(0.2~0.4)mm。子囊壳壳壁极薄,膜质,黄褐色,后期与子座分离或大部分分离,成袋状收缩悬于子座腔中。子囊圆筒形,顶部钝圆,顶壁较厚,基部细具短柄,无色透明,大小(105~165)?m×(12.5~17.5)?m,子囊壁易消解。子囊孢子8个,单行排列。孢子幼嫩时椭圆形,单胞,无色,后期呈圆球形,暗褐色至黑色,成熟时产生纵行的发芽缝,子囊孢子大小(10.25~15.0)?m×(9.0~12.5)?m。 (3)寄主。为害苹果、梨、山梨、花揪以及桦,木兰、榆及皂英等多种木本植物。 |
侵染循环 |
|
[侵染]病原该病病原在病组织内越冬。病菌通过伤口侵入木质部,木质部先腐烂,然后再扩展到皮层。病害发生在3~4月份。 |
发生因素 |
|
[发生规律](1)树势:幼树和健壮树抗病力强,树势弱,特别是修剪大枝干不当,而又没有对伤口采取保护的树发病重。(2)气候因素:雨水多的年份发病重。当气温升高达15℃以上时,如这段时间阴雨连绵,被害部便流胶,病害扩展也更迅速。天气干燥则发病较轻。(3)栽培因素:果园管理粗放,病虫严重,大小年显著,或土壤板结,植株根系生长不良,促使树势衰弱等条件均可引起病害发生严重。 |
防治方法 |
|
[防治]该病的防治主要是增强树势,保护树体。(1)农业防治:加强栽培管理,以增强树势,提出树体的抗病力;合理修剪,对伤口应及时进行清毒保护,防止病菌侵入;及时刨除病重树及死亡树;及时刮治病斑。(2)化学防治:对修剪造成的大伤口,应涂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 100倍液,进行消毒保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