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草莓根腐病是草莓根部重要病害,特别是在多年种植草莓的重茬地块,严重时可造成整个草莓园区的毁灭。该病的发生具有逐年上升趋势,已成为草莓产业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
为害症状
[为 害症状](1)草莓黑根腐病。病株易早衰,矮小,株势弱,坐果率低。被侵染的根部由外到内颜色逐渐变为暗褐色,不定根数量明显减少,又俗称“死秧”。 (2)草莓红中柱根腐病。植株早衰,茎变为褐色。植株下部老叶变成黄色或红色,新叶有的具蓝绿色金属光泽。匍匐茎减少,病株枯萎迅速。发病初期不定根中间 部位表皮坏死,形成1~5mm长的红褐色或黑褐色梭形长斑,严重时木质部坏死。后期老根呈“鼠尾”状,切开病根或剥下根外表皮可看到中柱呈暗红色。
病原物
[病原]病原为多种病原物和环境相互作用引起。常见的病原菌有引起草莓黑根腐病的主要有Rhizoctonia solani、Fusarium sp-p.、Pythium sp.、Pestalotiopsis sp.,引起草莓红心(中柱)根腐病的主要有Phytophthora fragariae、Idriella lunata P.E.Nelson et K.Wilhelm,引起草莓白根腐病的主要有Rosellinia necatrix Prill、Macrophomina phaseolina。引起草莓鞋带冠根腐病的主要有Armillaria mellea (vahl ex Fr.) kummer等。
侵染循环
[侵染]病原以卵孢子在地表病残体或土壤中越夏。卵孢子在土壤中可存活多年,条件适应时即萌发形成孢子囊,释放出游动孢子,侵入植物的根系或幼根。
发生因素
[发 生规律](1)草莓黑根腐病。长期连作,土壤病原菌、线虫数量增加。越冬低温冻害。除草剂药害。土壤板结,地力下降。植株根部过度积水或土壤过干均易发 病。其中土壤病原物增加和植株生长势衰弱是主要病因。(2)草莓红中柱根腐病。夏秋气温较低,土壤湿度过大。种植区地势低洼,土壤积水较多。常年连作导致 土壤中病原物增加,越冬遭遇冻害,生长势减弱。一般黏土地块比沙壤土易发病。
防治方法
[防 治](1)农业防治:选择早熟避病或抗(耐)病品种,如宝交早生、丰香、因都卡、新明星等。草莓田一般要实行4年以上的轮作;在草莓采收后,将地里的草莓 植株全部挖除,施入大量有机肥,深翻土壤,灌足水,在光照最充分,气温较高的夏季7~8月份,地面用透明塑料薄膜覆盖15天以上,利用太阳能使地温上升到 50~60℃,可消毒土壤。同时也可促使土壤中有机质分解,提高土壤肥力。草莓施肥的原则是适氮、重磷重钾,施肥应以充分腐熟的有机肥为主,施足基肥,以 保证满足草莓整个生长期的要求;灌水要及时适当,掌握“头水晚,二水赶”的原则。开花后至果实成熟期间,保证充足的水分供应。严禁大水漫灌,避免灌后积 水,有条件可进行滴灌或渗灌。(2)药剂防治:防治关键要从苗期抓起。在草莓匍匐茎分株繁苗期及时拔除弱苗、病苗。并用药预防2~3次;定植后要重点对发 病中心株及周围植株进行防治;发病时采用灌根或喷洒根茎的方法防治。常用药剂有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可湿性粉剂500倍液,64%杀毒矾可湿性粉 剂500倍液,50%扑海因(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58%甲霜灵?锰锌(雷多米尔)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2%锰锌?霜脲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2%普力克水剂600~800倍液。每隔 7~10天防治1次,连续防治2~3次。扣棚后,草莓对药剂非常敏感,各种药剂要按低限浓度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