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页.
小麦黄矮病毒病
日期:2016-03-17
英文名
Wheat yellow dwarf
异名
简介
小麦黄矮病在我国各麦区均有分布
为害症状
[为 害症状]病株叶片尖端出现鲜明的黄色,逐渐向下扩展,呈现与叶脉平行但不受叶脉限制的黄绿相间条纹。病株有不同程度的矮化。叶色的变化随品种特性不同而不 同,有的为黄色至橙黄色,有的为红色至紫红色。矮化程度与感病的早迟有关,一般苗期感病,植株明显矮化,分蘖少,长势差,后期不能抽穗或仅抽少量秕穗。中 期发病植株较矮,新叶以下第一或第二叶变黄,能抽穗但穗小,结实率低。后期感病仅剑叶变黄,植株无明显矮化,能正常抽穗,但穗粒少,秕粒多。
病原物
[病原]病原为大麦黄矮病毒Barley yellow dwarf virus,简称BYDV。病毒粒子为等轴对称正20面体,直径24nm。病毒在汁液中致死温度65~70℃。
侵染循环
[侵染] 该病毒主要靠麦二叉蚜、麦长管蚜、禾谷缢管蚜、无网长管蚜和玉米蚜等蚜虫传播,不能由种子、土壤、汁液传播。蚜虫传毒方式为持久性传毒。麦收前后带毒蚜虫 陆续迁移到自生麦苗、谷子、玉米、青稞、马唐、虎尾草等禾本科作物和杂草上传毒越夏。当秋季麦苗出土后,再迁回麦田繁殖为害,传播病毒,使秋苗发病,形成 来年春季发病的毒源中心。病毒感染小麦后,随植株体内营养运转到生长点。蚜虫不终生传毒,刚产若蚜不带毒。
发生因素
[发生规律](1)气候因素。小麦拔节孕穗期遇低温,抗性降低易发生黄矮病。(2)农业防治:凡是冬前蚜虫基数大、早春虫口密度高的田块,发病重。冬麦播种早、发病重。阳坡地、干旱、土壤贫瘠、管理粗放,发病重。自生苗等病毒寄主量大,麦蚜虫口密度大易造成黄矮病大流行。
防治方法
及时 防治蚜虫是预防黄矮病流行的有效措施。因地制宜地选用抗病、耐病品种。冬麦区适期迟播,春麦区适当早播,确定合理密度,加强肥水管理,提高植株抗病力。加 强栽培管理,及时铲除田间及附近杂草。冬前镇压、冬灌、返青后耙耱都可有效减少蚜虫数量,减轻发病。有条件的地区,可以采用冬小麦地膜覆盖栽培。
在线阅读本文:
http://cn.agropages.com/Bcc/Bdetail-1253.htm
来源:
Agropages.com
网站:
www.agropages.com
联系:
info@agropages.com
关于AgroPages:
AgroPages 是全球农化领域领先的网络媒体,我们为行业提供专业的
市场调研
,
报告定制
,
媒体宣传
,以及
品牌推广
等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