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植物生长调节剂
日期:06-11-2015
什么是植物生长调节剂
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一种人工仿造植物激素的化学结构合成或从微生物中提取,具有植物激素活性的物质。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人们在了解天然植物激素的结构和作用机制后,通过人工合成与植物激素具有类似生理和生物学效应的物质,在农业生产上使用,通过调节作物的生育过程,以达到稳产增产、改善品质、增强作物抗逆性等目的。
从功效上来说,它可分为几类:第一类是植物生长促进剂,常见的有赤霉素、萘乙酸、芸苔素内酯、乙烯利等;第二类是植物生长延缓剂,例如矮壮素、多效唑、氟节胺等;第三类是植物生长抑制剂,氯苯胺灵、脱落酸、抑芽丹等就属于该范畴;还有一类则是保鲜剂。
使用范围与剂量有规定
植物生长调节剂在世界上广泛应用于农林业生产,国外已商品化的品种有百余种,应用范围包括蔬菜、果树、棉花、烟草、水稻、小麦、玉米和大豆等作物。
目前,我国登记使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共有41个品种。按照我国《农药管理条例》的规定,植物生长调节剂属于农药管理范围,只有取得农药登记并获得生产许可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产品,才能进行生产、经营和使用。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中,要注意恰当使用。实际上,登记使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都有其使用范围和剂量上的规定,并不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就适用于多种的植物。此外,植物生长调节剂还有使用剂量的规定。如果使用剂量超过了其允许的范围,就起不到生长调节的作用,反而会影响植物的产量和品质。
几种著名的植物生长调节剂
2,4-D:化学名称为2,4-二氯苯氧乙酸,是一种白色菱形结晶,能溶于醇、醚、酮等大多数有机溶剂,几乎不溶于水。在实际应用中,2,4-D在300ppm以下低浓度时,可作为植物生长调节剂,用于防止番茄、棉、菠萝等落花落果及形成无子果实等,而在500ppm以上浓度时用于茎叶处理,则可在麦、稻、玉米、甘蔗等作物田中防除藜、苋等阔叶杂草及萌芽期禾本科杂草,是一种选择性的除草剂。2,4-D出现于上世纪40年代,是世界上第一个具有选择性的除草剂,在除草剂领域有重要的地位。
氯吡脲:一种具有细胞分裂素活性的苯脲类植物生长调节剂,由东京大学药学部的首藤教授等发明,日本协和发酵工业株式会社研究开发。1980年,在日本植物调节剂研究协会批准下,以KT-30的名称,协和发酵开始了日本全国范围内的效果试验。后被中国引入。广泛用于农业,园艺和果树,促进细胞分裂,促进细胞扩大伸长,促进果实肥大,提高产量,主要用于黄瓜、猕猴桃、枇杷、葡萄、甜瓜、西瓜等蔬菜水果。
赤霉素:一种促进茎叶伸长,增加植株高度,促进种子萌发和植物开花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用于马铃薯、番茄、稻、麦、棉花、大豆、烟草、果树等作物,促进其生长、发芽、开花结果;能刺激果实生长,提高结实率,对水稻、棉花、蔬菜、瓜果等有显著的增产效果。
编辑整理自中国科学报
AgroPages世界农化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