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一号文件再次聚焦三农 :可持续发展农业 提高农民福祉
日期:02-02-2015
日前,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这是中央发布的连续第12个以“三农”为主题的一号文件。文件的发布,凸显了经济新常态下,中央对农业农村工作一如既往的重视,也成为观察我国“三农”发展方向的重要窗口。下图为文件中的重要内容提要。
从粗放到集约 农业更重质量效益
眼下,国内农业生产成本持续上升,导致农业比较效益持续走低。而国际市场大宗农产品价格连续下降,已不同程度低于国内价格,导致进口增加。中央一号文件对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提出了新要求:“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这就要求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农业必须由粗放经营转向集约发展,由拼资源、环境、投入转向依靠科技、创新上来,尤其是注重提高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
注重可持续发展意味着要加强农业生态治理。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实施农业环境突出问题治理总体规划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这符合我国农业的现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程国强说,我国农业资源环境已接近承载极限。多年来,农村面源污染、耕地质量下降、地下水超采等问题日益突出,特别是温饱问题解决后,社会公众对生态环境改善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要求更高。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科学确定主要农产品自给水平,合理安排农业产业发展优先序。集中力量把最基本最重要的谷物、口粮保住,在此基础上,统筹兼顾棉油糖等重要农产品生产,促进粮食、经济作物、饲草料三元种植结构协调发展。
目前,我国有食品生产企业40多万家、食品经营主体300多万个,小作坊、小摊贩更是难以计数。但由于可追溯系统归属不同,大多没有实现信息共享和全程覆盖。针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建立全程可追溯、互联共享的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信息平台。
从内部到外部 拓展农民增收空间
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农民增收的关键既要挖掘内部潜力,又要外部加力,实现内外联动。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提高农业补贴政策效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部长叶兴庆表示,长期以来,我们通过价格手段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现在国内外价格倒挂,再用这种手段已经难以为继。同时,农业补贴的空间也在逐步减少。我国入世时承诺的8.5%的“黄箱”空间还有,非特定产品的空间也很大,但有些产品的补贴空间已经所剩无几,有些产品甚至已经超了,形成“天花板”。基于此,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逐步扩大“绿箱”支持政策实施规模和范围,调整改进“黄箱”支持政策,充分发挥政策惠农增收效应。
据介绍,下一步,农产品目标价格保险试点也将开展。中央一号文件还提出,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这符合目前国际流行的“六次产业”理论。要鼓励农户不仅从事种养业(一产),还要从事农产品加工(二产)与农产品流通(三产)。因“1+2+3”等于6,“1×2×3”也等于6,故称“六次产业”。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农业部休闲农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朱信凯说,农业是融生产、生活、生态功能于一体的产业,要从初级的农业种养业催生和拓展出加工、流通、销售等新环节,形成“一产接二连三”的互动型、融合型发展模式,打造“六次产业”。
从土地到资产 改革释放农村活力
全面深化改革,农村改革必须放在突出位置。从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到农村集体资产产权改革,新一轮农村改革正全面提速。
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建立兼顾国家、集体、个人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合理提高个人收益。目前,全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面积约为4200万亩,宅基地总面积约为1.7亿亩。土地制度改革的重点是分类实施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探索农村集体所有制有效实现形式,创新农村集体经济运行机制。随着农村经济发展,不少地方村集体收入增长较快,村民对集体收益如何分配日益重视。专家认为,对于经营性资产,重点是明晰集体产权归属,将资产折股量化到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探索发展农民股份合作。
从“物”到“人” 新农村建设向深层发力
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加快提升农村基础设施水平,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让农村成为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中国社科院农村所研究员李国祥认为,一些农村生态环境、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很糟糕。要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未来我国即使达到了70%的城镇化率,还有四五亿人在农村。农村环境改善,政府要积极承担。
近年来,我国的新农合、新农保、农村低保等制度推进迅速,但文化、卫生、教育等公共资源在农村依然稀缺。中央一号文件明确,围绕城乡发展一体化,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专家认为,推进“人的新农村”和“人的城镇化”是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的两大抓手。
编辑整理自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