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页.
2013年中国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报
日期:01-24-2013
世界农化网中文网
报道:
2012
年
12
月
6
日至
7
日,中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组织专家对
2013
年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发生趋势进行了会商。预计
2013
年中国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总体维持重发态势,发生总面积约为
55
亿亩次,与
2012
年持平。其中,水稻“两迁”害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小麦蚜虫、玉米螟偏重至大发生,粘虫、二点委夜蛾、小麦条锈病在部分地区偏重发生,小麦赤霉病、稻瘟病、玉米大斑病和马铃薯晚疫病流行风险较高,飞蝗和草地螟总体为中等发生。
一、水稻“两迁”害虫
稻飞虱在南方大部稻区大发生,发生面积
4
亿亩次;稻纵卷叶螟在华南、江南、西南东部和长江中、下游稻区偏重发生,其他稻区中等发生,发生面积
2.8
亿亩次。
据国家气候中心预测,
2012/2013
年冬季,中国国华南、西南南部和江南南部“两迁”害虫越冬稻区气温接近常年或稍偏高,降水正常或略偏少;境外虫源地中南半岛和泰缅北部降水明显偏多,气温偏高,境内外虫源地总体大气热量和水分条件对“两迁”害虫越冬存活和繁殖比上年有利;
2013
年春季,华南、西南大部地区气温偏高,西南南部降水偏多,将导致“两迁”害虫迁入期提前,华南南部、西南南部、江南稻区局部迁入量偏大。目前中国国水稻主栽品种仍以粗秆大穗、优质高产型为主,生长量大、田间郁闭,易形成适温高湿的田间生境;同时,水稻栽插期和生育期不一,单、双季稻混栽,桥梁田多,有利于迁飞性害虫发生和辗转为害。
二、粘虫
一代粘虫在江淮、黄淮麦区发生程度明显加重;二、三代粘虫在东北、华北、黄淮中等以上程度发生的可能性较大,遇适宜气候条件,部分地区大发生的风险较高。中国累计发生面积可达
1
亿亩次。
据中国农作物病虫监测网调查,
2012
年东北、华北三代粘虫大发生,防治后残留种群数量仍然较大,秋季北方多地和南方部分地区监测到明显蛾峰,为
2013
年的发生积累了较高的虫源基数。
8
月末至
9
月初,吉林公主岭和长岭、辽宁彰武、内蒙古通辽、河北栾城和北京延庆等地高峰日单灯诱蛾量达
300
~
1448
头;
8
月
30
日至
9
月
6
日,山东北隍城岛出现大量迁飞过境粘虫,日诱蛾量达万头以上;
9
月
6
日至
23
日,上海奉贤出现明显蛾峰,月累计诱蛾量为
2185
头,是
2007
~
2011
年平均值的
35
倍。
2012/2013
年冬季,华南、西南和江南南部气温偏高,对越冬代粘虫发生较为有利;
2013
年春季,江淮大部降水偏少,对一代粘虫发生有抑制作用,但黄淮北部、西南地区西部降水偏多,有利于当地一代粘虫发生为害。近年来中国国玉米种植规模逐年扩大,为粘虫提供了极为丰富的食源。回顾中国国历史上粘虫发生严重的
1989
年和
1998
年,翌年发生程度仍然较重,因此,
2013
年其维持较重发生态势的几率较高。如
2013
年夏季北方降水偏多,仍会造成粘虫偏重以上发生局面。
三、小麦蚜虫
在河北、山东大发生,华北、黄淮的其他麦区、江苏和安徽沿淮和淮北、宁夏偏重发生,长江中下游、西南和西北大部麦区中等发生,中国发生面积
2.5
亿亩。
据中国农作物病虫监测网调查,
2012
年蚜虫在黄淮、江淮、华北和西北麦区小麦秋苗上普遍发生,北京、安徽、陕西、山西、河南、山东、新疆平均百株蚜量为
6
~
35
头,北京、安徽、陕西等地虫量高于
2011
年和常年值。据分析,各麦区普遍缺乏抗蚜性品种,种植密度高、氮肥用量大,对蚜虫种群增长十分有利。
2013
年春季,中国大部麦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或偏高,其中黄淮和华北大部偏高
1
~
2
℃,有利于蚜虫发生为害。
四、小麦赤霉病
在湖北东部和江汉平原、安徽沿淮及其以南、江苏沿江和苏南、浙江中北部、上海沿海麦区有偏重流行的威胁,长江流域的其他麦区有中等流行的可能,黄淮、华北南部麦区有偏轻流行的可能,预计流行面积
8000
万亩。
据分析,中国国小麦品种除鄂麦、扬麦系列对赤霉病有一定抗性外,长江中下游和黄淮病害常发区主栽品种多不抗病。小麦赤霉病是典型的气候型病害,中国大部发生区菌源广泛存在,关键时期的气候条件决定病害的流行程度和范围,一旦小麦抽穗扬花期间阴雨日数多、凝露雾霾天气多、田间湿度大,尤其是连遇
2
~
3
天或以上阴雨天气,赤霉病就会偏重至大流行。
五、小麦条锈病
在四川东北部、西北东南部偏重流行,西南和西北其他地区、汉水流域中度流行,黄淮和华北南部麦区偏轻流行,流行面积约
3000
万亩。
据中国农作物病虫监测网调查,
2012
年条锈病在小麦秋苗期发病面积小、病情较轻。截至
2012
年
12
月
10
日,甘肃、宁夏、陕西等西北主发区见病面积
316
万亩,比
2001
~
2010
年平均发病面积减少
38.7%
,比
2011
年减少
27.1%
。新疆
5
个地区(州)的
6
个县查见零星病叶,发病面积
3000
亩。西南、汉水冬繁区麦区仅在四川
5
个县、湖北
1
个县零星见病,比
2011
年同期减少
12
个县。据分析,西南大部
2012/2013
年冬春季及西北和黄淮南部
2013
年春季气温正常、降水接近常年或略偏少,对条锈病的冬季繁衍和春季流行不太有利。但除甘肃、四川、重庆、湖北、山东有一定比例的条锈病抗性品种种植外,中国大部麦区主栽品种抗锈性较差,一旦
2013
年春季遇降水偏多的适宜气候,条锈病在部分地区流行的风险依然存在。
六、玉米螟
中国总体为偏重发生,累计发生面积
3.5
亿亩次。其中
,
一代玉米螟在东北北部偏重发生,东北其他大部地区、黄淮海中等发生,发生面积
1.6
亿亩;二代玉米螟在东北中南部、华北北部偏重发生,黄淮海、西南大部中等发生,发生面积
1.2
亿亩;三代玉米螟在黄淮海中等发生,发生面积
7000
万亩。
据中国农作物病虫监测网调查,
2012
年玉米螟冬前基数平均百秆活虫数
,
黑龙江
124.9
头、内蒙古
33.3
头,比
2011
年略偏高;安徽
50.1
头、湖北
34.1
头、陕西
9.7
头,比
2011
年明显偏高;其他地区一般偏低
20%
以上。据分析,近几年玉米主产区重视实施各项综合防治措施,玉米螟重发势头有所遏制,但由于玉米种植面积持续增加,秸秆还田、密植等耕作措施的大面积推广,不仅有利于种群持续积累,也为害虫发生提供了有利的生境。
2013
年春季,东北大部、黄淮海、西北地区局部降水偏多,其中东北东部地区降水偏多
2
~
5
成,黄淮海气温偏高,有利于以上地区玉米螟的化蛹和羽化。
七、二点委夜蛾
在黄淮海总体为中等发生,河北南部、山东中南部等地达偏重程度,发生面积约
3000
万亩。
据河北、山东、河南等
6
省
2012
年冬前调查,二点委夜蛾越冬基数普遍低于
2011
年,一般虫量每平方米不足
0.2
头,种群数量总体有所回落。但河北存在每平方米达
9
头的高密度区域,且
2012
年二点委夜蛾在黄淮海部分夏玉米区发生区域扩大,因此
2013
年一旦幼虫发生高峰期与玉米苗期吻合,且遇适宜降水,仍将对夏玉米生产造成一定威胁。
八、飞蝗
总体中等发生,局部将出现高密度点片,预计发生面积
2540
万亩次,需防治面积
1640
万亩次。其中,东亚飞蝗总体中等发生,山东河口、东明,天津北辰、大港,河南濮阳,河北海兴,陕西大荔等地可能出现高密度蝗蝻点片,预计发生面积
2300
万亩,需防面积
1500
万亩。亚洲飞蝗在新疆北部阿勒泰、塔城边境区域及新疆南部喀什局部达中等发生,同时不排除境外飞蝗迁飞入境暴发为害的可能;黑龙江、吉林苇塘湿地局部可发生高密度蝗蝻,预计农区发生面积
110
万亩,需防面积
40
万亩。西藏飞蝗在金沙江、雅砻江、雅鲁藏布江等的河谷地区局部可出现高密度蝗蝻点片,预计发生面积
130
万亩,需防面积
100
万亩。
据中国农作物病虫监测网调查,
2012
年东亚飞蝗秋残蝗面积与
2011
年持平,平均密度有所降低,但高密度点面积增加。河北、天津、山东、河南、陕西、山西、江苏、安徽、辽宁、广西、海南等
11
省(区、市)东亚飞蝗秋残蝗面积为
919
万亩,与
2011
年和近
5
年平均值持平,比
2001
~
2010
年平均值减少
16.7%
;亩平均残蝗密度为
9.5
头,比
2011
年减少
20.1%
,但亩平均残蝗密度在
100
头以上的高残点片面积比
2011
年增加
11.8%
。亚洲飞蝗新疆残蝗面积
30
万亩,与
2011
年持平。西藏飞蝗残蝗面积
63.4
万亩,比
2011
年减少
21.9%
,但部分河谷地带存在高密度残蝗点片。
2013
年春季,华北、黄淮和华南南部气温偏高,华北、黄淮北部降水偏多,新疆北部气温正常,降水偏多,对东亚飞蝗和亚洲飞蝗蝗卵发育和蝗蝻出土有利;西藏东部和四川西部气温偏低、降水偏多,对西藏飞蝗出土和发生有一定抑制作用。
九、草地螟
一代幼虫在新疆北部阿勒泰、塔城等地区中等发生,西北其他地区、华北和东北大部偏轻发生,发生面积约
500
万亩。但不排除境外虫源迁入造成局部严重发生的可能。
据中国农作物病虫监测网调查,
2012
年中国越冬虫量高于
2011
年、低于
2009
~
2010
年,仍为
2001
年以来较低的年份,仅在内蒙古、河北、陕西、宁夏、新疆
5
省(区)
9
个市(盟)
16
个县(市)查到越冬虫茧,累计虫源面积
131
万亩;平均每平方米活茧密度,河北为
3.6
头,其他
4
省为
0.002
~
0.3
头;黑龙江有
4
个县查见零星活虫。据从互联网获得信息,
2012
年俄罗斯西部的乌拉尔地区局部有一代草地螟发生的报道,但重发区域小,距离中国国较远,为
2013
年中国国东北和华北地区提供大量越冬虫源的可能性较小,但不排除一代成虫迁入造成二代幼虫重发的可能性。
2013
年春季,北方草地螟主发区气温较常年偏高,新疆北部、东北东部、华北大部降水偏多,其中黑龙江东部、吉林东北部偏多
20%
~
50%
。以上地区的气候条件有利于草地螟越冬代成虫的羽化和迁入,也有利于其成虫蜜源植物和幼虫寄主作物的生长,对成虫的宿留、产卵和一代幼虫的发生为害均有利。
十、 其他流行性病害
稻瘟病在西南、华南、江南、长江中游和东北大部的常发区将中等至偏重流行。如遇适宜气候条件,部分感病品种存在暴发流行的可能,预计流行面积
8000
万亩次。马铃薯晚疫病在西南、西北等主产区有偏重流行可能,预计流行面积
3500
万亩。玉米大斑病在东北和华北地区存在流行风险,预计流行面积
7000
万亩。
据分析,当前中国西南、东北等稻瘟病常发区水稻主栽品种抗病性普遍不高;中国马铃薯主产区感病品种种植面积在
60%
以上,且由于多年连茬种植,病菌群体的变异导致品种抗性减弱;东北、华北主栽玉米品种对大斑病抗性普遍较差。各地主栽的品种均有利于上述病害的发生流行。稻瘟病、马铃薯晚疫病和玉米大斑病是典型的气候型病害。水稻分蘖和抽穗期,气温适宜,阴雨连绵或雾多雾浓,稻瘟病会大流行;
2013
年春季西南地区西部降水偏多,有利于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流行,西北、华北马铃薯种植区
8
、
9
月份若阴雨连绵或多雾、多露,田间易出现中心病株,若随后仍保持日暖夜凉的高湿天气,病害将在一星期内蔓延至中田,造成病害大流行;东北和华北春玉米区,玉米生长期易满足病害对温度的要求,如遇多雨多雾或连续阴雨,大斑病就会快速流行,造成严重的产量损失。
下载:
2013年中国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报
在线阅读本文:
http://cn.agropages.com/News/NewsDetail---4653.htm
来源:
Agropages.com
网站:
www.agropages.com
联系:
info@agropages.com
关于AgroPages:
AgroPages 是全球农化领域领先的网络媒体,我们为行业提供专业的
市场调研
,
报告定制
,
媒体宣传
,以及
品牌推广
等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