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杂草防控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日期:04-27-2012
1 一些恶性杂草防除可供选用药剂品种少
稻田的杂草稻在形态、生理生化等方面与栽培稻很相似,对于除草剂的反应也一致,至今尚无特效的防除杂草稻的除草剂品种。目前生产上可供选择的防除麦田节节麦的除草剂仅有甲基二磺隆,每公顷药剂成本高达299元(人民币)左右,比普通麦田除草剂高10~15倍。由于投入大,除非危害十分严重,否则农民不会轻易购药进行防除,不少农民仍然选择费时、低效的手工拔除。同时,甲基二磺隆对一些优质小麦品种较敏感,存在安全隐患。
2 农田杂草种群演替频率加快,难除杂草发生危害日趋严重,增大了除草剂应用的难度
在稻区,长期单一使用丁草胺和乙草胺等除草剂虽然使稗草数量明显下降,但阔叶草和莎草发生数量增加,尤其在太湖和丘陵稻区更为明显,使矮慈姑、野荸荠、耳叶水苋和丁香蓼等已成为部分稻田的恶性杂草。苄嘧磺隆的长期大量使用,使扁杆藨草得到了控制,但耐药性较强的水莎草、萤蔺数量上升。二氯喹啉酸的推广和长期应用,使千金子的数量上升。磺酰脲类和酰胺类除草剂的连年使用,使黑龙江省稻区稗草等抗药性弱的杂草种群密度下降,而稻李氏禾等宿根性杂草逐渐上升为优势种群,成为水田中难以防除的恶性杂草,危害十分严重。
小麦区的菵草、田旋花、苣荬菜、刺儿菜、小旋花、婆婆纳等发生危害加重。20世纪90年代以来,长江下游麦田除草一直以精噁唑禾草灵或磺酰脲类除草剂为主,麦田中的日本看麦娘和普通看麦娘等杂草已从优势种变为劣势种,而硬草、早熟禾和棒头草却成为麦田中的主要种群。
在油菜田长期使用高效吡氟氯草灵、精吡氟禾草灵和精喹禾灵等防除禾本科杂草的除草剂以后,禾本科杂草得到了控制,而阔叶杂草在没有禾本科杂草竞争的情况下种群密度上升,生长茂盛,猪殃殃、繁缕、牛繁缕、荠菜和稻槎菜等对油菜的危害日趋严重。在黑龙江垦区,由于连续使用氟乐灵和乙草胺等,阔叶杂草发生频率上升,鸭跖草、狼巴草、节蓼、酸模叶蓼、苍耳、龙葵、风花菜、苘麻、苣荬菜、刺儿菜和大蓟等阔叶杂草逐渐代替了稗草、野燕麦和狗尾草等禾本科杂草而成为大豆田间主要杂草。
在棉区的反枝苋、婆婆纳和半夏等双子叶杂草已成为优势种群。
3 除草剂药害问题突出
除草剂应用技术比较强,由于应用不当,加之气候和土壤环境以及除草剂本身特性等多种因素影响,除草剂药害在生产上时有发生,给生产和农民造成严重影响,一些地区药害问题已成为影响农村稳定和谐的重要因素之一。特别是东北等局部地区因连年使用长残效除草剂,出现农民俗称的“癌症田”,导致倒茬换作困难。
4 杂草抗药性发展快
近年来,我国农田杂草对除草剂抗性问题越来越突出。如稻田稗草对杀草丹和丁草胺已产生了抗性。磺酰脲类除草剂苄嘧磺隆和吡嘧磺隆长期大面积使用,特别是在稻田大量混剂被使用,这些混剂往往以苄嘧磺隆与吡嘧磺隆以及酰胺类除草剂的丁草胺、苯噻草胺与异丙甲草胺为主,这加剧了抗性的发展。目前,一些稻区农民使用苄嘧磺隆、吡嘧磺隆和丁草胺等除草剂时,单位面积用药量要超过开始推广使用时的30%以上,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长江中下游、华南及东北部分稻区稗草已对二氯喹啉酸产生了高抗药性。
麦田一些杂草的抗药性发展也较快,江苏、浙江、安徽省一些地区看麦娘对精噁唑禾草灵、炔草酸、磺酰脲类除草剂产生抗性;河南、河北、山东、甘肃省一些小麦区的猪殃殃、播娘蒿、荠菜和米瓦罐等对苯磺隆高抗。在我国东北地区及河南等玉米田长期使用莠去津,使恶性杂草马唐对其抗药性上升。四川等省在长期使用百草枯的地区,通泉草表现出明显抗性。另外,小飞蓬、野芥菜、牛筋草对草甘膦产生抗药性。
5 除草剂施用器械较为落后
当前,我国农民喷施除草剂所采用的手动喷雾器质量普遍不高,突出地表现为机型落后。不少喷雾器配件单一,适合喷洒除草剂的带有扇形雾喷头的新型施药机械缺少,喷头不配套,雾化差,“跑、冒、滴、漏”的问题突出,造成除草剂除草效果差和药害。
——摘自 梁帝允 《我国农田杂草发生及除草剂应用概况》
AgroPages世界农化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