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农化网中文网报道:近日,有媒体实地走访内蒙古、吉林、河北等地,采访种植户、农资经销商、种业企业,以及从事转基因研发的科研单位和生物技术公司,尝试剖析转基因粮食产业化的现状和未来。
新一季粮食生产已在全国各地铺开,2024年有八个省份允许种植转基因玉米、大豆,吉林、内蒙古、辽宁、河北在全省范围内放开。
转基因粮食产业化进入了大面积示范阶段。持续多年的争论在产业政策层面有了更清晰的答案,但市场化竞争,以及可持续发展的推进才刚刚开始。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动生物育种产业化扩面提速。底气在哪,核心关切如何回应,未来还需注意哪些问题?
01
一亩地多挣100元以上
进入四五月份,气温回稳,东北各大玉米主产区陆续开始整地、播种。吉林公主岭的种植大户隋吉会种上了5000亩转基因玉米。″去年试种了3000亩,尽管雨水多、气候特殊,产量还是比较理想,今年扩大了面积。″
隋吉会对转基因的试种效果感到满意。据他介绍,转基因品种能少打药、多打粮,还能节省人工喷施和捡拾棒子等费用,种起来更省心。以每亩节约成本40-80元,增产50公斤,每公斤售价2元计算,种植转基因玉米后,一亩地能多挣100元以上。
吉林是我国较早开展转基因产业化试点的省份之一。据公开信息,2021年国家启动为期三年的转基因玉米大豆产业化试点工作,2023年试点扩展到河北、内蒙古、吉林、四川、云南等5省区20个县,并在甘肃张掖安排制种,推广面积约400万亩。从产业化试点看,转基因玉米、大豆的抗虫、耐除草剂性状表现突出,对草地贪夜蛾等鳞翅目害虫的防治效果在90%以上,除草效果在95%以上;转基因玉米、大豆可增产5.6%-11.6%。
公主岭一位农资经销商告诉记者,转基因玉米不长虫、毒素低、米质更好,每公斤售价比普通品种高2-3分钱。去年倒春寒,玉米苗期遭遇除草难的问题。″普通品种打三四遍农药都不好使,转基因的打一遍草甘膦就能解决问题。一垧地可以省个百八十块的农药钱。″(注:东北地区常将15市亩地称为一垧地。)
距公主岭300多公里远的内蒙古通辽也是产粮大市,全年玉米种植面积近2000万亩。″试种的农户反馈普遍较好,没有种的会种,种了的会多种。″通辽种子代理商王健从过年前就开始琢磨转基因种子推销的事。
大北农丰度高科种业蒙辽区总经理姜利静介绍,当地面临的主要胁迫包括风灾倒伏和虫害,其中后者引发的减产一般在10%左右,严重时可以超过20%。″种植转基因相当于‘虫口夺粮’,能有效减少损失。″
在虫害重发的年份,转基因玉米的效果将更明显。隆平生物技术(海南)有限公司总经理吕玉平展示的转基因抗虫玉米与常规品种的对比照片显示,两者的果穗、株高等性状几乎没有差异,但在抗虫效果上有巨大差别。鸿翔种业转基因项目总监马佳丰回忆2019年在东北发生的虫灾,″几乎每棵玉米都被吃剩下一根光秃秃的秆子。″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去年底以来粮价偏低,加上转基因种子价格较常规品种有较大涨幅,一部分农户选择改种马铃薯、葵花等经济作物,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转基因种子销售。种子公司和经销商不断加大推广力度,激发农户种植转基因的积极性。
普通大田玉米饱受病虫害侵扰后的样子
02
产业化推广是最好的科普
利用自媒体进行农业科普多年,每当谈及转基因等生物育种,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李文娟常常会遭受网络暴力。谩骂、诅咒、造谣抹黑,甚至威胁人身安全,一切都已超出了科学讨论的范畴。
″当科学缺席,谣言就会满街跑。″李文娟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地解释,从事农业科研工作近40年,今年二月正式退休后,她决定专职做科普。她呼吁,业界要勇于和施暴者斗争,用科学语言持续传递科学认知,各大网络平台要加强谣言和假消息治理。
事实上,″转基因粮食对人体健康无害″早已是转基因产业界和学术界的共识。国际多家权威机构长期跟踪研究评估也表明:经过安全评价,获得政府批准的转基因产品与非转基因产品同等安全。
自1996年转基因作物产业化以来,全球累计种植转基因作物超400亿亩,70多个国家和地区几十亿人口食用转基因农产品,没有发生过一例经科学证实的安全性问题。
美国是全球最大的转基因作物生产和消费国,近年来每年种植转基因作物在11亿亩左右,其中玉米、大豆、棉花、甜菜等转基因品种的种植面积均超过90%。其生产的50%左右的大豆、80%以上的玉米均用于美国国内消费而非出口。欧洲、日本也在大量进口和消费转基因农产品。
″转基因标识与该转基因生物或产品的安全没有直接关系。″中国农业大学教授黄昆仑表示,对其进行标识是为了保护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并保证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的可追溯性。
在转基因安全评价上,我国堪称全球最严。从实验研究到中间试验、环境释放、生产性实验,再到申请安全证书,普遍需要5-10年。后续将转化体转育到品种中进行试验、并通过审定,需3年以上。企业还应具备相应的生产经营许可证。
2019年,2个抗虫耐除草剂玉米和1个耐除草剂大豆获得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这是2009年以来转基因主粮首次获得安全证书。此后,多批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陆续发放,成为了转基因粮食产业化的曙光。几乎整个行业都在期待,期待转基因玉米、大豆种子落地种植的那一天。
回顾过往,转基因产业化的阻力,更多地来自于外部,来自社会大众的核心关切。″虫子吃了会死,人吃了怎么可能没事?″多年前某知名财经专家在一档电视节目上颇为得意的质问,在但凡学过一些生物专业知识的人看来,都是笑话一则。可这种声音,却赢得了大量不明所以的民众的支持。
″转基因推广是最好的科普,等大家都种了,都用了,没有发现任何问题,那些谣言就不攻自破了。″浙江大学教授、杭州瑞丰生物董事长沈志成认为。
截至2024年5月22日,在″挺转基因″请愿网站上公开署名支持转基因农作物的诺贝尔奖得主人数达到168名。早在2014年,超过100名诺贝尔奖得主联名签署公开信支持转基因技术。
在转基因生物产品标识上,我国采取定性按目录强制标识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也明确要求生产经营转基因食品应当按照规定显著标识。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李菊丹看来,目前的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目录还存在无法满足现实需要、部分转基因食品缺乏实施标识管理依据等问题,建议建立统一的转基因标识管理制度,及时根据转基因产品应用情况调整标识目录,将定性标识改为定量标识管理,统一违反标识管理行为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明确可以使用″非转基因″标识和禁止使用″非转基因″标识的具体情形,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秩序,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
东北某种子公司举办农户订货会,推广转基因品种。
03
抢占农业科技制高点
″我国是最早商业化种植转基因作物的国家之一,但产业化停滞多年,目前的进口粮食市场上几乎都是国外的转基因农产品。″武汉金玉良种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定富告诉记者。
数据显示,我国每年进口大豆、玉米合计超过1亿吨,花费超过600亿美元,其中大豆对外依存度超过80%。2022年我国进口大豆9108万吨,基本都是转基因产品,按当年大豆单产132公斤/亩测算,大约需要6.9亿亩耕地种植。与此同时,我国的玉米、大豆产能却始终处于较低水平,玉米单产平均约430公斤/亩,仅为美国的60%,大豆130公斤/亩,约为美国的一半。
我国的农业生产长期面临人多地少水缺、水旱灾害频繁,病虫害发生率高等问题。破解农业发展瓶颈,根本出路在科技,在现代农业生物技术。
转基因、基因编辑被称为农业皇冠上的明珠。作为全球发展最快速、技术最成熟、应用最广泛的生物育种技术,相较于传统育种,转基因更加快速精准高效,能够打破物种间的生殖隔离,是解决传统育种难以解决的虫害等问题的最有效手段之一。
早在2013年底举行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便指出,″要大胆创新研究,占领转基因技术制高点,不能把转基因农产品市场都让外国大公司占领了。″
农业咨询机构AgbioInvestor的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共有27个国家和地区种植转基因作物,总面积约30.9亿亩,是1996年的121倍。种植面积最大的作物包括玉米、大豆、油菜和棉花等。
″转基因产业化是科学的胜利。″河南技丰种业集团董事长李继军说。沈志成同样认为,全面实现生物育种产业化,可以为农业创造巨大价值,这些价值的实现,反过来将极大推动生物育种的创新和进步。
回顾近几年的中央一号文件,2021年提出″尊重科学、严格监管,有序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2023年″全面实施生物育种重大项目″″加快玉米大豆生物育种产业化步伐,有序扩大试点范围,规范种植管理″,2024年″推动生物育种产业化扩面提速″。
农业农村部曾公开发声,在当前,以转基因为代表的生物育种是育种领域的革命性技术,是必须抢占的新领域新赛道,并不是可有可无、可用可不用的。
多位受访专家认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提升农业生产效率、抢占农业科技制高点,是我国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的根本目的。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首席科学家赵久然指出,我国对玉米的刚需仍在持续增长,但玉米单产与国际发达水平还有较大差距,要依靠科技创新不断提升。在生物育种产业化时代,尤其要重视将″优秀性状转化体+优良国审品种″组合产品及时推向市场。
转基因的种植生产,将带来农业生产方式变革。原科沃施中国区总经理周伟告诉记者,转基因在增加作物产量、减少化学杀虫剂等农药使用、节省人工成本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此外,抗虫性状在热带、亚热带地区带来的增产效果将更明显。
长期以来,我国并未缺席转基因研发。在上世纪80年代启动的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和90年代启动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中,早有部署、持续跟踪。2008年国家启动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科技重大专项以来,我国在基因挖掘、遗传转化、品种培育、安全评价与管理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进展。
此前,我国获批商业化种植的转基因作物有棉花、番木瓜。上世纪90年代开始的抗虫棉产业化,如今已取得成功,国产抗虫棉市场份额达到99%,也为转基因粮食产业化积累了丰富经验。
通辽某大型合作社2023年收获的大田玉米。
04
多个问题需重视并解决
2023年底,首批51个转基因玉米大豆品种通过国家审定,首批26家企业获得转基因玉米、大豆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G证)。
2024年初,第二批30个品种通过审定。与此同时,转基因粮食产业化工作正式由三年试点阶段进入大面积示范阶段,持续时间同样为三年。今年允许种植的省份扩大至8个,其中,吉林、内蒙古、辽宁、河北在全省放开,云南、四川、广西等地放开部分区域。
此外,更多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获批,更多的转基因品种正在参试审定,性状产品和技术储备更加完善,相关法规陆续出台实施……
所有的进展都在表明:转基因产业化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
转基因产业化后,性状产品和品种的价值有望大幅提高。有分析预测,我国玉米种业市值将从300亿元跃升至450亿元,大豆种业市值将从75亿元增至100亿元。配套的草甘膦除草剂市值也将达到100亿元。
从国际层面看,美国在1996年率先批准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种植,转基因玉米渗透率约在10年后达到80%,2022年为93%。巴西在2008年批准转基因玉米商业化种植,渗透率在5年内便达到80%,2022年为95%。大北农生物技术公司副总裁安喜榜在一场公开活动上预测,我国转基因玉米种植面积,或在2030年突破5亿亩。
李继军对此充满期待,认为转基因产业化将与科技研发相互促进,助推中国种业企业兴起新一轮的并购整合,种业行业的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在此过程中,种子公司、性状公司、经销商、种植户应探索出一套科学可持续的效益分享机制。
近30年来,从研究、慎重推广到扩面提速,我国的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不断朝着″农民会种、政府会管、企业会推″的目标迈进。但是,产业化进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在众多业内人士看来,做好转基因抗性治理,避免出现″超级害虫″″超级杂草″,是接下来最值得重视的。
″培育增产稳产并使农民增收的转基因新品种,在推广上有效减缓害虫抗性、杂草抗性发展,确保转基因技术可持续使用,将是全行业面临的长期挑战。″沈志成表示。
吕玉平介绍,害虫抗性治理通常采用庇护所、多基因策略,在庇护所设置上,建议借鉴转基因产业化成熟国家做法,如单个抗虫基因的产品庇护所的设置不低于20%,2个抗虫基因的庇护所不低于10%,3个以上抗虫基因庇护所不低于5%。
目前,我国获批安全证书的转基因产品的目标性状相对单一,集中在抗虫、耐除草剂,作物类型只有玉米、大豆。而产业化较早的国家已有玉米、大豆、棉花、油菜、甘蔗、苜蓿和马铃薯等一大批作物实现产业化,目标性状涵盖高产、抗逆、优质等多种类型。
中国科学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刘耀光对南方农村报、农财宝典记者表示,当前转基因作物的开放应用仍然有限,仅针对玉米和大豆的抗虫和耐除草剂性状,希望今后能够稳步放开更多性状的转基因产品应用。
转基因让种植更简便绿色,但在配套栽培措施上,如草甘膦安全使用的推广培训,需全行业共同努力。周伟强调转基因研发应更加具备新颖性,向抗虫谱更广、耐除草剂更多的方向转变,避免低水平重复。
″粮食单产水平的提高,还要靠种植密度和栽培技术提升,不能光靠生物育种技术,其中,种植密度的提高需要种质资源突破。″刘定富表示。
李继军还表示,转基因产业可持续发展,要总结国外发展规律和经验教训,结合生物育种、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采用″弯道超车″″换道发展″理念,快速提升育种水平和经营水平,向种业强国迈进。″转基因产业化后将更多地依靠市场力量。企业要加强自律,更加慎重、逐步提高技术成熟度。与此同时,政府应加强监管、规范市场。″
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转基因、基因编辑等生物育种技术是″藏粮于技″最可行、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中国转基因粮食产业化已经停滞太久。如今,产业化不断推进,困难不断解决,市场持续开拓,一个更好的未来令人期待。
在线阅读本文: http://cn.agropages.com/News/NewsDetail---31628.htm | |
来源: | Agropages.com |
---|---|
网站: | www.agropages.com |
联系: | info@agropages.com |
关于AgroPages: | AgroPages 是全球农化领域领先的网络媒体,我们为行业提供专业的市场调研,报告定制,媒体宣传,以及品牌推广等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