嗪虫唑酰胺(dimpropyridaz )是巴斯夫2009年报道开发的具有新颖作用机理的吡唑酰胺类杀虫剂,也是继双丙环虫酯之后推出的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虫的重要产品,主要用于果树和蔬菜,大豆、棉花、谷物、马铃薯等大田作物,以及花卉和观赏植物等,防治鳞翅目、鞘翅目、双翅目(蝇、蚊、蔬菜斑潜蝇等)、半翅目、缨翅目等害虫,尤其对蚜虫、粉虱、木虱等刺吸式口器害虫高效。目前国内并未登记该产品,其在中国的专利期将于2029年9月22日届满。
01
产品简介
英文名称:dimpropyridaz
中文名称:嗪虫唑酰胺
化学名称:N-乙基-5-甲基-1-(3-甲基丁-2-基)-N-哒嗪-4-基吡唑-4-甲酰胺
分子式:C16H23N5O
相对分子质量:301.387
CAS登录号:1403615-77-9
结构式:
理化性质:纯品外观为淡棕色固体无味粉末,熔点88℃,分解温度278℃,蒸气压8.7×10-6 Pa(20℃),Henry常数7.6×10-8 Pa m3mol-1(20℃),分配系数KowlogP=1.1 (20℃,pH 5.8),溶解性:在水中的溶解度为33.2 g/L(20℃,pH4)、28.7 g/L(20℃,pH7)、31.5 g/L(20℃,pH9);其他溶剂中的溶解度(g/L,25℃)为正庚烷<10,对二甲苯67-80,1 ,2 二氯乙烷67-80,甲醇>250,丙酮>250,乙酸乙酯>250。
毒性:大鼠急性经口LD50 >300 <2000 mg/kg,大鼠急性经皮LD50 >2000 mg/kg,急性吸入LC50(4h) >5.6 mg/L。对兔皮肤、眼睛无刺激性,对豚鼠未见致敏作用。鱼毒LC50(96h, mg/L):虹鳟鱼>30,鲤鱼>111。大型溞EC50(48h, mg/L) >30。
02
作用机理
嗪虫唑酰胺为弦音器调节剂(作用位点未知),作用于昆虫重要脊索器官(机械应力感受器)。通过阻断香草酸瞬时受体(TRPV)通道上游的信号传导来抑制弦音器作用,干扰害虫的听力、平衡力、方向感、重力感知、运动能力等,使中毒害虫失去协调性,无法取食,最终死亡。
从IRAC最新公布的作用机理来看,目前,作用于弦音器的杀虫剂一共有5个,包括吡蚜酮、吡啶喹唑啉、双丙环虫酯、氟啶虫酰胺、嗪虫唑酰胺,它们分属于IRAC第9、第29、第36组。Group 9(弦音器TRPV通道调节剂)又分成2个亚组。9B亚组(吡啶甲亚胺衍生物)包括2个有效成分:吡蚜酮和吡啶喹唑啉;9D亚组(丙烯类)只有1个有效成分双丙环虫酯。Group 29(弦音器烟酰胺酶抑制剂)仅有氟啶虫酰胺1个产品。Group 36(弦音器调节剂-未知靶标位点;吡唑酰胺类)则是为嗪虫唑酰胺最新开设的组别。
虽然嗪虫唑酰胺也为弦音器调节剂,但其靶标蛋白不同于Group 9和Group 29中的4个化合物,其靶标位点目前尚未明确。
03
应用
应用作物:主要用于果树和蔬菜,大豆、其他豆科植物、棉花、谷物、马铃薯等大田作物,以及花卉和观赏植物等。
靶标害虫:鳞翅目(二化螟、甜菜夜蛾、菜蛾、草地贪夜蛾等)、鞘翅目(甲虫、玉米根叶甲、马铃薯叶甲、黄曲条菜跳甲等)、双翅目(蝇、蚊、蔬菜斑潜蝇等)、半翅目(蚜虫、飞虱、木虱、粉虱等)、缨翅目(蓟马、兰花蓟马、棕榈蓟马、烟蓟马等)、等翅目(白蚁等)、蟑螂、蚂蚁等害虫。
常见剂型:120.0 g/L嗪虫唑酰胺可溶液剂
使用方法:叶面喷雾;建议目标用量为粉虱1 L/ha (120 g a.c./ha),蚜虫0.5 L/ha (60 g a.c./ha)。
04
登记情况
国内尚无登记该产品
国外:
澳大利亚:
2023年4月,巴斯夫在澳大利亚登记了嗪虫唑酰胺原药和120 g/L嗪虫唑酰胺可溶液剂,制剂商品名:Efficon™。主要用于用于防治瓜类、芸苔属蔬菜、果菜类蔬菜、叶菜类蔬菜、芸苔属叶菜类蔬菜和棉花中的蚜虫、银叶粉虱和温室粉虱。
05
专利情况
嗪虫唑酰胺为专利保护产品,巴斯夫欧洲公司申请了PCT、欧洲、美国、中国等的化合物专利。这些专利都将于2029年9月到期。
化合物专利:
PCT专利:WO2010034737,申请于2009年9月23日,2029年9月22日专利期满。
欧洲专利:EP2342196,申请于2009年9月23日,2029年9月22日专利期满。
美国专利:US2011269770,申请于2009年9月23日,2029年9月23日专利期满。
中国专利:CN102224149B,申请于2009年9月23日,2029年9月22日专利到期。专利名称为:(防治无脊椎动物害虫的吡唑化合物)。
06
合成路线
嗪虫唑酰胺的合成路线以3-甲基-2-丁酮和3,4,5-三氯哒嗪为原料,经7步反应合成嗪虫唑酰胺。
其中主要涉及两个关键中间体的合成即:1-(3-(甲基)丁-2-基)-5-甲基-1H-吡唑-4-甲酸酰氯和N-乙基哒嗪-4-胺的合成。
1-(3-(甲基)丁-2-基)-5-甲基-1H-吡唑-4-甲酸酰氯的合成
以乙醇为溶剂,3-甲基-2-丁酮与水合肼反应生成3-甲基-2-丁酮腙。在乙醇中,3-甲基-2-丁酮腙与2-乙氧亚甲基乙酰乙酸乙酯环合生成1-(3-(甲基)丁-2-基)-5-甲基-1H-吡唑-4-甲酸乙酯,经20%氢氧化钠溶液水解得到1-(3-(甲基)丁-2-基)-5-甲基-1H-吡唑-4-甲酸,经氯化亚砜酰氯化得到关键中间体1-(3-(甲基)丁-2-基)-5-甲基-1H-吡唑-4-甲酸酰氯。合成路线如下:
N-乙基哒嗪-4-胺的合成
以四氢呋喃为溶剂,3,4,5-三氯哒嗪和乙胺水溶液反应生成N-乙基-3,5-二氯哒嗪-4-胺和/或 N-乙基-3,4-二氯哒嗪-4-胺。在10%Pd/C催化下,N-乙基-3,5-二氯哒嗪-4-胺和/或N-乙基-3,4-二氯哒嗪-4-胺催化氢化还原得到N-乙基哒嗪-4-胺。合成路线如下:
嗪虫唑酰胺的合成
向N-乙基哒嗪-4-胺、氢氧化钾和四氢呋喃的溶液中,滴入1-(3-(甲基)丁-2-基)-5-甲基-1H-吡唑-4-甲酸酰氯,经萃取、水洗、干燥、减压条件下脱除溶剂得到嗪虫唑酰胺。
07
未来复配推介
嗪虫唑酰胺+拟除虫菊酯类(联苯菊酯/溴氰菊酯/功夫菊酯):两种成分以合适的比例混配能够提升杀虫剂的杀虫活性,可用于包括果树、蔬菜,大豆、棉花、谷物、马铃薯防治包括鳞翅目、鞘翅目、双翅目、半翅目、缨翅目等害虫如蚜虫、粉虱、红蜘蛛、介壳虫。
嗪虫唑酰胺+阿维菌素/甲维盐/多杀菌素:混配能够提升杀虫剂的杀虫活性,复配药剂对大豆蚜虫表现为优异的防治效果;药后7d的防效均为90%以上。
嗪虫唑酰胺+新烟碱类(噻虫嗪/噻虫胺/呋虫胺/烯啶虫胺):复配后杀虫谱广,可以有效减低单体活性成分的使用剂量,减缓害虫抗药性的产生。优选靶标害虫为蚜虫和粉虱。
嗪虫唑酰胺+螺环季酮类(螺虫乙酯/甲氧哌啶乙酯/二螺虫):可用于防治农业害虫,优选害虫为蚜虫、白粉虱、木虱、烟粉虱等。不仅高效,而且有效延缓害虫抗药性产生,降低用药量,减轻环境污染的。
嗪虫唑酰胺+鱼尼丁受体作用剂类(氯虫苯甲酰胺/溴氰虫酰胺/环溴虫酰胺):按照一定比例进行复配,使得二者能够产生增效作用,继而使得形成的农药杀虫剂具有良好的杀虫效果,且有较大的防治谱,特别地对于草地贪夜蛾、豇豆蓟马和美洲斑潜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08
前景展望
嗪虫唑酰胺作为一种具有独特作用机理的杀虫剂,在杀虫谱,杀虫效果以及抗性管理方面都有着不俗的表现,但从其合成路线来看,目前嗪虫唑酰胺的合成回收率较低,造成其制造成本较高,终端使用的性价比不高,所以在推广过程中有一定的难度。但随着人们对环境和农产品质量的关注都越来越高,像此类环境友好型的农药在未来市场中具有较大的潜力。
在线阅读本文: http://cn.agropages.com/News/NewsDetail---30811.htm | |
来源: | Agropages.com |
---|---|
网站: | www.agropages.com |
联系: | info@agropages.com |
关于AgroPages: | AgroPages 是全球农化领域领先的网络媒体,我们为行业提供专业的市场调研,报告定制,媒体宣传,以及品牌推广等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