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农化网中文网10月28日报道:美国弗吉尼亚工学院通过基因学手段发现了床虱对溴氰菊酯和高效氯氟氰菊酯两个主流拟除虫菊酯类酯类杀虫剂产生抗性的原因。
它们对抗性床虱进行基因定序发现, 即使是单一种群的床虱, 也通过多重机制对这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产生抗性。他们将来2008年发现的一个抗性种群和一个在实验室饲养的非抗性种群进行了对比研究。生物测定的效果是,抗性种群比非抗性种群对溴氰菊酯的抗药性高5200倍,对高效氯氟氰菊酯的抗药性高出111倍。之后对基因组进行了测序对比,找到它们基因组中负责产生能结合,失活或者分解杀虫剂的酶的基因(如细胞色素P450酶,羧酸酯酶,谷胱甘肽转移酶),结果发现抗性种群中存在的这类基因要远远少于非抗性种群,此外,科学家发现钠通道基因也发生了突变, 使得害虫的神经系统对杀虫剂毒性也产生了部分抗性。
科学家认为,那些高抗性床虱种群是通过多重遗传机制来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产生抗性的, 其它类型的杀虫剂产生抗性的机制也有可能类似,一方面是基因突变使得它们对神经毒素类杀虫剂变得不敏感,一方面是重复使用杀虫剂后,物种选择使得解毒能力更高的种群生存了下来。
AgroPages世界农化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版权!
在线阅读本文: http://cn.agropages.com/News/NewsDetail---2562.htm | |
来源: | Agropages.com |
---|---|
网站: | www.agropages.com |
联系: | info@agropages.com |
关于AgroPages: | AgroPages 是全球农化领域领先的网络媒体,我们为行业提供专业的市场调研,报告定制,媒体宣传,以及品牌推广等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