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农化网中文网报道: 应急管理部前不久公布的一组数据引发关注——2020年9月以来,全国共发生11起化工较大事故,其中6起发生在异地转移企业,占比高达55%。
《中国化工报》记者近期调查采访获悉,随着近年来化工产业转移热潮涌起,特别是从东部向中西部和东北地区转移加速,安全、环保、人才、市场等多方面风险考验也一并来临,潜伏在项目规划建设到投产运行的全过程。今明两年是转移化工项目集中投产期,也是产业风险的集中凸显期。
是真的化险为夷,还是化险为“移”?时间会给出结果,但相关各方首先必须回答一个问题——如何识别并规避化工产业转移风险?
第二次转移高峰持续
今明两年将有471个危化品项目集中投产
应急管理部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一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国内化工产业转移出现过两次高峰。第一次是2002—2008年,大量危化品企业从浙江、苏南向山东、江西、苏北等地转移。第二次从2017年开始,至今仍在持续,主要是企业从江苏、浙江为主的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和东北地区转移。特别是响水“3·21”等重特大事故后,转移进程进一步加快。
以农药行业为例,中国农药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李钟华告诉记者,据不完全统计,近3年我国农药企业在异地投资、新建项目上总投资额已超过520亿元,涉及约140个农药品种,合计近50万吨/年农药产能。投资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占到总投资额的58%;中部地区及东北地区也有新上项目。
而据应急管理部调查,17个中西部和东北省份2019年以来新增危化品项目2,621个,其中转移项目632个,主要集中在甘肃酒泉、湖北荆州、内蒙古阿拉善、江西九江、安徽滁州、黑龙江绥化等10个省份的24个地市。其中,已有161个项目建成投产。
记者了解到,按照危化品项目2~3年的建设周期,上述省份今明两年将有471个化工项目集中投产,占比达75%。其中,甘肃、内蒙古今明两年将分别有94个、58个项目投产,占各自承接转移项目数的80%、97%。
求生趋利是转移动因
东部缺空间缺资源,西部有土地有政策
为何近年来会出现产业转移潮?多位专家表示,一为求生——原址已不适于或限制了企业生存发展,二为趋利——落户新址更加有利可图。
“东部化工企业向中西部转移的主要动因,包括市场、能源、政策环境等因素。”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副院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郑宝山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转移重点包括资源型产业、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和高环境负荷型产业。”
据应急管理部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一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安全环保管控是前述项目转移的主要动因。如苏北灌河口化工污染事件、响水“3·21”事故等发生后,江苏启动了“史上最严”安全环保整治,危化品企业由最多时的2,337家减至1,353家,其中连云港灌云化工园区企业从82家减至4家、转移40家,盐城滨海化工园区企业数从135家减至26家、转移66家。
“化工企业异地投资建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环保、安全是重要因素。”李钟华表示,“近年来,国家针对环保、安全生产的管理越来越严,将农药新增产能的审批门槛抬高。为满足订单需求、维护销售渠道、维持企业生存、降低生产风险,江苏、山东、浙江等东部农药企业都在积极寻找新的落脚点。”
她同时表示,部分中西部省份出于自身发展需要,也积极开辟化工园区,为产业转移提供了较为有利的政策环境。“总的来看,近年农药企业新建生产基地所涉及的区域,除辽宁南部、河北东部环渤海一带比较适宜建设精细化工项目外,其他地区均处于河流上游,地缘条件不及东部。”李钟华表示,包括农药企业在内的化工企业在上述地区投资建厂的主要因素,一是当地为发展经济积极发展精细化工业;二是转移地具有人工成本优势以及资源优势,如天然气、石油、煤炭、电力等资源较丰富。
新旧风险一并凸显
试图一步到位,往往“移”不到位
然而,化工产业转移后就能高枕无忧了吗?记者调查发现,不少化工企业期望通过转移争取发展空间,试图一步到位,实际却往往“移”不到位。原有的安全环保方面的风险并未消除,新增风险也开始出现。
首当其冲的就是安全风险。甚至,有些地区的产业转移已演变成安全风险的区域转移。应急管理部对中西部和东北地区17个省份的专题调研结果显示,主要承接地已成事故多发地区。2020年以来,17个省份发生148起化工事故,占全国的64%。湖北仙桃新材料产业园“2·26”、天门生物产业园“9·28”、甘肃张掖高台工业园“9·14”和“4·29”等爆炸中毒事故都发生在转移企业;黑龙江安达精细化工产业园在不到半年内连续发生两起较大事故,造成17人伤亡。
据分析,部分转移项目本质安全水平低是事故频发的重要原因。一是工艺风险高。如2019年以来,甘肃酒泉承接的转移项目中涉及高危工艺的达76%,其中与响水“3·21”事故企业工艺类似的硝化项目17个;山西省2家涉及光气化的转移企业相继发生光气泄漏事故。二是安全设计水平低。宁夏对石嘴山35家企业进行安全设计诊断,发现问题1,392项。四川宜宾恒达科技公司未经正规设计,在试生产期间发生重大爆炸事故,造成19人死亡。三是自动化程度低。利安隆新材料公司在浙江衢州的重氮化工艺装置均采用全流程自动化控制,而在宁夏中卫新建的同类装置却降低成本,部分工序仍采用手工操作。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化工园区安全基础薄弱。一是缺乏总体规划。先企后园、因企设园、“小而散”、无序发展现象严重。二是产业关联配套不足。部分园区缺少主导产业和龙头企业,大部分企业原料及产品“两头在外”,形不成上下游产业链,只是同类企业的简单堆砌。三是高风险园区占比大。全国44个高风险园区有40个在主要承接地,占比高达91%。
“产业承接地的监管缺失、监管能力有限、把关不到位会埋下安全隐患。”中国化学品安全协会法规标准部主任冯建柱表示,在一些案例中,为使项目尽快落地,地方弱化了引入前的安全风险考量,把安全监管后置,部分项目建成时才被发现存在较严重的安全问题。
环境风险同样不容忽视。“化工企业转移主要从沿海地区迁往河流上游,特别是生态更为脆弱的西北地区。”李钟华举例说,“农药原药和中间体制造用水量大、污染物成分复杂,如果工厂和园区‘三废’处理技术和能力不足,一旦出现重大环保事故,会从河流上游顺流而下,给整个流域带来不利影响。”
“我们经开区东临黄河、西靠贺兰山,110国道、包兰铁路、建设中的包银高铁穿区而过,供化工项目落地的资源空间有限。且化工项目多有污水、废气、危废等排放,给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及环境保护带来较大压力。”石嘴山经济技术开发区一位负责人表示。
人才短缺也是化工产业转移过程中不可回避的风险。“有人无才”成为许多化工项目落地后面临的窘境。
应急管理部调查显示,中西部和东北地区17个省份危化品监管人员中有化工背景的1,901人,仅占27%。其中,甘肃15个化工园区安全监管人员中有化工背景的不足20%。专业技术人员也是如此。安徽35家转移企业中有12家没有注册安全工程师和化工本科学历专业技术人员;安徽池州、宁夏平罗工业园化工行业从业人员中初中以下学历占比分别为65%、59%,且多为农民工。
“化工产业转移项目中,人员素质问题较为突出。”中国化学品安全协会专家齐玉纯分析说,“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相较东部存在差距,项目转移过去后,与项目相匹配的从业人员并没有转移,这导致化工产业转移之后从业人员的数量及整体素质、能力问题更加突出。”
“受地理位置、薪资待遇、工作环境等影响,人才引进难、留不住,企业人才需求存在缺口,化工、环保、能源等领域专业技术人才紧缺的问题尤为突出。我们经开区在对部分重点新建化工项目用工需求进行调研时,发现用工缺口达1,700人以上,其中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员缺口1,500人以上。”说起人才短缺,石嘴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有关负责人也显得有些无奈。
李钟华也告诉记者,农药企业搬迁至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的化工园区,遇到的首要风险是专业化的产业工人不足。西部地区过去主要以石油化工、煤化工等重工业为主,缺乏从事精细化工的技术人员和产业工人。
此外,产能和产业链方面的风险也不容忽视。李钟华表示,当前已经出现了重复建设,某些产品产能过剩现象加剧,使企业持续获益的不确定性增加。与此同时,产业链配套不充分,项目远离消费大省,需要原料、中间体和产品往返长距离运输,不易满足运输量和时间要求。
多措并举协同发力
防止“先天不足”项目转移落地
面对转移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风险,化工产业该如何规避和应对?
郑宝山告诉记者,产业转移按层次可分为三类:平移式转移,即把原装置搬迁到中西部;复制式转移,主要生产工艺和产品水平不变;升级式转移,工艺技术水平、产品质量档次均有不同程度提高。
“目前化工产业转移以复制式为主,但行业鼓励升级式转移。”郑宝山认为,“在产业转移过程中,政府、企业、中介机构都要发挥作用,使产业转移符合行业高质量发展方向。”
如何实现呢?郑宝山支了四招:一是承接地政府要制定切合当地实际的项目落地评估标准,对产业政策符合性、工艺装置水平、安全环保水平进行综合评估;二是产业转移项目要进入依法设立的合规化工园区,实现企业个体治理转变为园区全生命周期的绿色管理;三是企业要采用先进适用的技术,提高原有装置的技术水平,如增加自动控制装置、采用绿色工艺代替原有高污染工艺等;四是加强员工技能培训,东部转移的企业先期派遣有经验的员工进行项目建设和先期生产,当地职业院校、培训机构要加强对职业技能人才的培养。
在中国染料工业协会有关负责人看来,化工企业决定是否转移之时,应持审慎的态度,优先加大环保、安全及技术装备等方面的投入,提高企业综合水平。该负责人表示,东部沿海地区染料工业发展条件要比西部优越。从环保方面看,沿海地区排水方便,而大部分西部地区无纳污水体,废渣处理和中水回用面临较大风险。加之相关政策的实施,西部企业将面临环保和减碳政策的两面“夹击”。同时,不少化工产品主要市场在东部,企业在西部生产会增加经营成本。另外,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与东部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企业在人才招聘、信息资源利用、获取技术装备服务等方面不如东部方便。“有些确实需要转移的企业,一定要认真考察入驻地区的建设条件,如园区的合规性、配套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产业定位的符合性等。”该负责人说。
李钟华则认为,相关产业在转移时,一要研判化解企业异地投资的安全环保风险。要引导企业提高生产装备、工艺技术、管理水平,降低安全环保风险。化工园区要强化安全环保能力建设,改善园区承接能力,关注产业配套建设,实现园区内上下游产品配套、能源互供和资源循环利用,助力园区内企业绿色发展和转型升级。二要研判化解部分产品的产能过剩风险。应加强对热门品种的市场和产能研究,发布产业预警。各级政府要从全局出发,从产能管控、企业能力、园区能力3个方面控制产能过剩风险。
应急管理部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一司有关负责人表示,化工产业转移过程中,应研究建立完善承接转移的制度体系,从安全责任、人力资源培养、园区基础保障、龙头企业培育等方面强化安全风险管控,确保安全发展;此外,还应制定完善转移项目安全风险防控制度,结合实际制定并严格落实总体发展规划、化工产业规划和项目准入条件,建立项目联合审批机制,规范建设项目安全审查程序,防止“先天不足”项目转移落地。
“转移过程中,企业要把对从业人员特别是一线操作人员的培训、教育落到实处,注重实效。政府监管部门要重视企业从业人员素质、能力不足等问题。”齐玉纯说。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园区委秘书长杨挺表示,在产业转移过程中,化工园区扮演着重要角色。园区要做好围绕产业发展提升、绿色化建设、智慧化建设、标准化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示范的“五项重点工程”,向高质量发展跃升。
作者:中国化工报团队 李东周 张晓敏 王鹏 郁红 孟晶 徐岩 马妮 丁青松
在线阅读本文: http://cn.agropages.com/News/NewsDetail---25591.htm | |
来源: | Agropages.com |
---|---|
网站: | www.agropages.com |
联系: | info@agropages.com |
关于AgroPages: | AgroPages 是全球农化领域领先的网络媒体,我们为行业提供专业的市场调研,报告定制,媒体宣传,以及品牌推广等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