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成效明显。化肥零增长是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举措,打响农业面源污染攻坚战的第一枪。日前,针对化肥减量话题,记者采访了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金书秦。
金书秦介绍,我国化肥用量从2015年的6022万吨下降到2020年的5250万吨,降幅达到12.8%;施肥强度从369.9千克/公顷下降到313.5千克/公顷。相比“十二五”时期,“十三五”累计减少化肥用量达到1322万吨,有效地遏制了农业面源污染污染恶化的趋势。
“尽管如此,部分公众对化肥减量有一些疑虑,觉得减量数据与效果感知还有差异”。金书秦表示,产生差异的原因总体有两方面。一方面,一些地方确实存在数据失实。国家的化肥农药减量目标是全局的,理论上是允许有的地方增、有的地方减,但在基层可能以层层加码的方式落实,每个地方都要减,然后简单按年度“齐步走”式地分任务,最后可能有些地方会以编造数据的方式实现目标。中央环保督察也多次指出部分地方化肥减量数据失实的问题。
另一方面,也与减量主体和受调查主体有关。减肥的主力是新型经营主体,原因显而易见,他们更加注重减量带来的节本效果,也更具备使用环境友好型技术的条件,比如有机肥替代、水肥一体化技术等。但是从农业经营主体的数量来说,小农户占98%,规模户只占2%,所以调研碰到小农户的概率是规模户的49倍。换句话说,小农户数量占比很大,但在实际施肥用药上占比却很小。
金书秦说,以上两方面可以反应化肥减量工作数据不准、覆盖度不够的问题,但不足以否定化肥总量减少的客观事实。从过程来看,近年来采取了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整县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扩大测土配方覆盖范围等一系列措施,客观上一定会带来化肥减量效果。从结果来看,2020年,我国水稻、玉米、小麦三大粮食作物化肥和农药利用率分别为40.2%和40.6%,较2013年提高7.2个百分点和5.6个百分点,吸收效率提高了,投入的自然就少了。此外,两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数据的对比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印证投入品减量的事实,十年间农业源化学需氧量(COD)、总氮(TN)、总磷(TP)排放量分别下降19%、48%、26%。
“持续推进农业绿色发展,还须持之以恒,久久为功。”金书秦说,下一步,在巩固已有成效的同时,要实现绿色发展效果与公众感知的一致,还需从三个方面持续发力。
一是要从过去单要素推进减量化、资源化转向全面系统推进绿色化。要把绿色化作为新时期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核心内容,将绿色内化于现代化的方方面面,例如产业体系要注重种养业配比、机械化要注重农机节能降耗。
二是政策着力点上,在主体上除了新型经营主体还要重视小农户,在作物上除了经济作物还要重视大田作物。要大力推进种养循环,在种养主体之间、区域内部、区域之间形成多维度的种养结合产业格局,让40亿吨畜禽粪污成为20亿亩耕地的营养源。
三是要建立健全农业资源环境台账。要花大力气摸清家底,利用大数据技术从多源头、多口径获取化肥、农药、农膜等投入品生产、销售、使用信息,掌握秸秆、粪便等农业剩余物的产生、利用和排放情况,使农业绿色发展的决策有据可依、效果有据可查。
作者:乔金亮
在线阅读本文: http://cn.agropages.com/News/NewsDetail---24685.htm | |
来源: | Agropages.com |
---|---|
网站: | www.agropages.com |
联系: | info@agropages.com |
关于AgroPages: | AgroPages 是全球农化领域领先的网络媒体,我们为行业提供专业的市场调研,报告定制,媒体宣传,以及品牌推广等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