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现代农业发展基础支撑,坚决打好种业翻身仗!”
种子被喻为农业“芯片”。2020年12月16日至18日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尊重科学、严格监管,有序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要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立志打一场种业翻身仗。
2020年12月28日至29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再次强调,夯实现代农业发展基础支撑,坚决打好种业翻身仗。
此前,生物育种作为8个被“点名”的前瞻性、战略性国家重大科技项目之一,被写入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
我国种子供应有保障、风险可控
1月4日,中央农办主任、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接受《人民日报》专访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现代种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农作物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比超过95%,水稻、小麦两大口粮作物品种100%自给,玉米、大豆、生猪等种源立足国内有保障。目前,外资企业占我国种子市场份额的3%左右,进口种子占全国用种量的0.1%。
根据《2019年中国种业发展报告》,2018年我国进口农作物种子7200余万公斤,进口额4.75亿美元,其中蔬菜种子进口额2.28亿美元。中国种子贸易协会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种子进口额4.35亿美元,出口额2.11亿美元,进出口赤字约为2.24亿美元。
水稻、小麦、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各领域的种业“卡脖子”问题并不一样。
我国种业市场化改革以来,已逐步形成以杂交水稻等作物为代表的优势作物种业产业,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农业农村部披露数据显示,近10年,我国已审定、登记农作物品种3.9万个;农作物良种覆盖率在96%以上;良种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超过四成,尤其是水稻、小麦两大口粮作物品种实现完全自给,杂交水稻亩产潜力突破1000公斤并保持国际领先。
隆平高科是我国最大的杂交水稻育种企业,市场份额全球第一,商业化育种体系累计培育国审杂交水稻新品种412个,其隆科638S和晶4155S等成为应用最广泛的不育系,由此育成的晶两优534、晶两优华占、隆两优华占,在2018年 和2019年连续两年居全国杂交水稻推广面积前三位。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了解到,目前,中国已开始推进第三代杂交水稻技术的布局。2019年10月,由袁隆平亲自挂帅出任董事长的湖南隆平高科第三代杂交水稻种业有限公司揭牌,标志着袁隆平领衔科研攻关的第三代杂交水稻遗传工程雄性不育系技术正迈入应用转化阶段。
2020年11月,在位于湖南省衡南县的第三代杂交水稻新组合试验示范基地,早稻和晚稻两次测产累计亩产达到3061.52斤,创产量新高。
隆平生物技术(海南)有限公司总经理吕玉平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解释,全球水稻种植和消费主要集中在中国、东南亚和印度等亚洲区域,国际种业巨头在这一块并不是很重视,投入并不大。我国则拥有全球最丰富的水稻种质资源,而且拥有袁隆平院士为代表的一批世界级育种专家,水稻育种并不担心“卡脖子”,但是,其他领域的情况就不一样。
目前,在美国、加拿大、巴西、阿根廷等国,转基因玉米、大豆、油菜等作物的种植基本普及,拜耳、科迪华、先正达、巴斯夫等国际种业垄断了这几大品种的市场。
在种质资源、基因编辑等方面,存在“卡脖子”风险
唐仁健表示,总体上,“我国种业自主创新确实与发达国家有差距,一些品种、领域和环节,如果出现极端断供情况,虽然不会‘一卡就死’,但确实会影响农业发展速度、质量和效益。”
“我们说种业芯片被卡脖子,其实并不像手机芯片一样,一旦被断货,国内就没有种子卖,不能种地了,这个风险并不存在。”吕玉平说。
“农业芯片”种子被“卡脖子”,指的是种质资源,还有转基因性状、作物基因编辑、高通量表型组、全基因组选择等高精尖技术。
杭州瑞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霍玉刚介绍,好的种质资源是基础,每一次玉米品种的升级换代都离不开新的核心资源引进或者创制。
《2019年推进现代种业发展工作要点》排名第一的重点工作就是“加强种质资源保护”。
《科技日报》报道,上世纪50年代末,美国大豆因感染了囊孢线虫病,生产濒于毁灭,后从野生大豆种质资源中筛选出抗囊孢线虫病的“北京小黑豆”,育成了高产抗病新品种,美国的大豆产业才获得拯救,产量还跃居世界第一位。
袁隆平杂交水稻的传奇故事众所周知,也足以体现种质资源至关重要的作用。1970年,袁隆平科研团队在海南发现一株长相异常的野生稻,袁隆平给它取名为“野败”,意思是天然的雄性不育野生稻。正是有了“野败”这一种质资源,袁隆平团队成功培育出三系杂交水稻,用袁隆平院士自己的话说,“没有三亚的这株野生稻,就可能没有杂交稻。”
种质资源流失是我国种业之痛。我国是大豆原产地,数十年前,我国的野生大豆被偷带出境后,进入美国种质资源库,被美国孟山都公司发现并提取特有的高产基因,申请专利培育新品种,进而出口我国。
视觉中国
据《瞭望》报道,与欧美国家在全世界布局种质资源不同,我国部分品种种质资源主要来自本土物种,存在资源来源窄、保护力度弱等难题。保障农产品安全,当务之急是要打牢种质基础关。
玉米起源于北美,如今已更新换代到第7代。吕玉平说,中国的玉米产量只有美国的60%,大豆产量只有美国的40%,要赶上美国的产量水平,就只有靠种质资源,但是,每一代种质资源都可能被“卡脖子”。
他解释,也许与大众认知不同的是,尽管玉米品种千差万别,全球转基因玉米也就用七八个基因,但各家公司都是用差异化的基因性状,这些核心基因性状都掌握在拜耳、科迪华、先正达等巨头手中,就像手机企业向高通交专利许可费一样,其他育种企业如要使用这些基因性状,就要交上一笔高额的性状许可费。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主任赵久然称,“虽然目前国内九成左右的玉米品种及种子是国产的,但其亲本的选育还有较大比例来源于国外种质材料。”
生物育种的不少核心技术和设备仪器也存在短板。受访专家表示,基因编辑技术的专利主要在美国,因此开发类似于基因编辑技术、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前沿生物技术显得尤为重要。此外,如高通量表型组、全基因组选择育种等生物育种核心技术进展较为缓慢,高通量精准高效分子标记检测仪器也高度依赖进口。
隆平高科、荃银高科等种业公司发起冲锋,生物育种加速
作为全球第二大种业市场,隆平高科、荃银高科等种业龙头企业向着“卡脖子”的育种环节发起了冲锋,生物育种是各方共同努力的方向。
对此,资本市场用资金投票。截至2021年1月6日,荃银高科股价从2020年初至今已上涨4倍,市盈率2000多倍;隆平高科、大北农、登海种业等种业龙头们均获得各路资金的厚爱。
荃银高科之所以如此受宠,其身后闪现的先正达身影无疑加分不少。从2020年初开始,各方机构对荃银高科给出的研报都不约而同地提到先正达。
2021年1月3日,荃银高科公告称,中化现代农业有限公司取得公司控制权,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为实际控制人。
值得注意的是,中化现代农业的控股股东为先正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17年,中国化工集团公司收购先正达。先正达是世界第三大种业巨头,仅次于孟山都和杜邦先锋。
同一年,隆平高科联合中信农业产业基金,收购了陶氏益农巴西玉米种子业务,并将所收购公司更名为巴西隆平。隆平高科介绍,巴西隆平拥有共计17000多份的玉米种质资源库,是针对冬季玉米、夏季玉米全生态区域种质资源储备最齐全的公司之一。
隆平高科高级副总裁尹贤文介绍,依托隆平生物平台,公司自主研发的玉米品种LP007等性状正按照国家法规开展试验并推进审批,其性状将面向中国、巴西等国内、国际潜在目标市场。
在线阅读本文: http://cn.agropages.com/News/NewsDetail---22717.htm | |
来源: | Agropages.com |
---|---|
网站: | www.agropages.com |
联系: | info@agropages.com |
关于AgroPages: | AgroPages 是全球农化领域领先的网络媒体,我们为行业提供专业的市场调研,报告定制,媒体宣传,以及品牌推广等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