噻虫胺+吡唑醚菌酯+苯醚甲环唑三元组合复配剂研制成功,目前尚未登记
日期:11-18-2019
世界农化网中文网报道: 山东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等单位研究人员成功制备30%噻虫胺·吡唑醚菌酯·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并测定了其pH值、黏度、悬浮率及冷热贮稳定性与冷热贮前后的药剂粒度分布变化。同时,进行温室盆栽安全性试验,评价药剂对花生出苗及幼苗生长的安全性。在田间,以25%噻虫嗪·咯菌腈·精甲霜灵悬浮种衣剂为对照药剂,进行了两年三地的药效试验。
结果表明,制备的30%噻虫胺·吡唑醚菌酯·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达到GB/T 17768—1999悬浮种衣剂产品标准。温室盆栽试验中,该药剂以200、400、800 g a.i./100 kg种子对花生出苗及幼苗生长安全。
2016年以100、200、400 g a.i./100 kg种子3个剂量进行田间试验,药剂对花生冠腐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5.16%、97.98%、98.79%,对花生根腐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0.97%、92.26%、92.90%,对花生蚜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9.74%、92.48%、94.13%,且防治效果表现为随药剂剂量的增加而提高。相对于空白对照处理,药剂可以提高花生出苗率10.25%~13.21%,增加花生产量683.75~1 234.12 kg/hm2。
由此确定200 g a.i./100 kg种子为田间推荐剂量。2017年使用该剂量,对山东新泰和泰安两地花生冠腐病防治效果分别为81.12%与95.83%,对花生根腐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1.74%与92.93%,对地老虎(新泰)与花生茎腐病(泰安)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3.33%与87.29%。与空白对照相比,在新泰试验中,出苗率提高了4.23%,产量提高了1 146.45 kg/hm2;在泰安试验中,出苗率提高了10.75%,产量提高了1 715.70 kg/hm2。
综上所述,本次研发的30%噻虫胺·吡唑醚菌酯·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对花生冠腐病、根腐病、茎腐病及花生蚜、地老虎均有一定的兼治效果,对花生出苗和生长安全并增加花生产量,具有较好的推广前景。
截至2019年10月底,我国尚未批准噻虫胺、吡唑醚菌酯和苯醚甲环唑的三元组合复配剂登记。不过,以上3种有效成分均已经在我国花生上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