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气候变化或至2100年全球水稻产量减少近40%
日期:11-12-2019
世界农化网中文网报道: 11月1日发表在英国《自然·通讯》杂志上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气候变化将造成世界水稻产量骤减,而这种粮食是全球逾半数人口的基础食物,因此其产量骤减将严重影响粮食供应。
据埃菲社11月1日报道,在全世界超过100个国家中,水稻种植面积达6400万公顷,年收成逾7亿吨,其中亚洲的产量占全球产量的90%。
美国斯坦福大学地球、能源与环境科学院专家斯科特·芬多夫表示:“预计到2100年,世界人口将达100亿,这意味着将有超过50亿人的饮食依赖水稻,有20亿人将无法获得他们通常需要的卡路里。”
他强调:“我们必须清醒地意识到这些挑战,并且做好应对准备。”
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在分析了未来气候条件下的水稻生产活动后发现,到2100年,全球水稻作物的产量将减少近40%。而气温上升引起的土壤变化将导致未来大米中有毒的砷的含量升至当前水平的两倍。
研究发现,随着温度升高,微生物能够更大程度地破坏土壤中砷的稳定性,从而导致稻田的水中有毒化合物的含量升高。
这些化合物一旦被吸收,就会抑制稻米吸收养分的能力并妨碍植物的生长发育,这是科学家已经观察到的将导致水稻产量下降40%的一大因素。
尽管目前许多粮食作物中都含有少量的砷,但某些种植地区比其他地区更容易受到影响。由于气温上升导致土壤变化,再加上稻田的涝渍环境,会使未来作物含砷水平变得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