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晚疫病将偏重发生,马铃薯晚疫病如何防治专家给支招
日期:07-19-2019
世界农化网中文网报道: 7月11~12日,全国农技中心在江苏省苏州市组织召开北方马铃薯晚疫病发生趋势会商会。内蒙古、甘肃等9个北方马铃薯主产省(区)的测报技术人员根据田间菌量、品种抗性和未来气候条件等因素对马铃薯晚疫病发生趋势进行了综合分析预测。预计今年北方马铃薯晚疫病总体中等发生(3级),轻于上年。其中,甘肃东南部、内蒙古中东部、山西北部、黑龙江中西部等地局部偏重发生(4级),发生面积1,300万亩;病害流行盛期,东北、华北地区大部为7月中旬至8月中旬,西北地区大部为7月下旬至9月上旬。
目前田间病情轻于上年同期
6月份以来,甘肃陇南、天水,山西大同、长治,吉林松原,宁夏海原,黑龙江哈尔滨等地陆续查见中心病株,比上年普遍偏晚2~8天。目前,北方主产区马铃薯晚疫病发生面积为44.1万亩,比上年和前3年(2016-2018年)同期均值分别减少69.5%和51.1%;各地平均病株率为0.1%~3%,轻于上年同期。其中,甘肃发生34.2万亩,陇南平均病株率为1.5%;山西发生5.5万亩,平均病株率为13.2%,平城、云冈最高达40%。据中国马铃薯晚疫病实时监测预警系统联网监测,截至7月12日,山西、内蒙古、黑龙江、陕西、甘肃、宁夏等省(区)已有22个监测点发生3代以上侵染(感病品种田间一般可查见中心病株),占监测点数量的14.3%,比上年同期减少32.5个百分点。其中,黑龙江呼兰,甘肃庄浪、西和、会宁等地发生5代以上侵染。
品种布局和生育期有利于病害流行
据统计,今年我国北方主产区马铃薯感病品种植面积比率近40%,陕西、甘肃等地超过60%,且规模种植区品种单一,有利于病害流行。目前大部产区马铃薯正处于易感病的现蕾期至花期,此生育期持续时间长,遇适宜病害流行的天气条件概率高,病害流行风险大。
气候条件有利于部分地区病害流行
据国家气候中心预报,7~8月份,北方马铃薯主产区气温与常年比正常或偏高;7月中下旬,内蒙古东部、东北、华北东部等地降水偏多,其中东北大部、华北东部等地降水偏多2~5成,有利于马铃薯晚疫病的流行。8月份,东北、内蒙古东部等地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多,其中东北中东部偏多2~5成,对病害流行有利;西北北部、内蒙古中西部偏少1~2成,气温偏高,对病害流行具有一定抑制作用。
如何控制马铃薯的晚疫病?
植物病虫害专家李廷群从症状、病原及发生规律、防治措施进行阐述解答。
症状
马铃薯的晚疫病多从下部叶片开始,从叶尖和叶缘产生近圆形或不定型病斑,病斑初为水渍状绿褐色小点,边缘有灰绿色晕圈,病斑边缘不清晰,湿度大时外缘会产生一圈白色稀疏霉(病菌的孢子囊和孢子囊梗)。干燥时病部变褐干枯,像薄纸状易破裂;叶柄和茎秆上多形成不规则褐色条斑,严重时叶片萎垂、卷曲,病株易折断;块茎染病,表面有褐色大斑块,皮下薯肉也变褐,逐渐扩大腐烂。
病原及发生规律
马铃薯的晚疫病为鞭毛菌亚门、致病疫霉属真菌侵染所致。病菌以菌丝体在病薯内越冬、越夏,成为来年的初侵染源。遗留在土内的病薯也可带菌越冬。一般土壤不带菌。如果用病薯播种后发芽时病菌即开始活动,逐渐从茎叶向上发展,成为中心病株。病叶上产生的白霉,即孢子囊和孢子囊梗,可随气流在田间进行再侵染,扩大蔓延。病菌也可随雨水进入土中,通过伤口、皮孔和芽眼侵入块茎。
该病菌喜冷凉高湿条件,最适发病温度为白天22℃,夜间10℃~13℃,相对湿度95%以上。地势低洼、土壤粘重、田间积水、种植过密、管理粗放或施用氮肥过多,植株生长势弱,均易发病。
马铃薯苗期对该病抗性较强,一般进入开花期后,抗性减弱。我省多是在7月份开花后遇阴雨连绵、空气潮湿或多雾天气,病害发生严重。
今年的气候比较特殊,雨季来临较早,因此各地反映该病已经开始发生。
该病的预报指标:在马铃薯开花阶段,只要出现白天22℃,夜间10℃~13℃,相对湿度95%持续8小时以上;夜间叶面有水滴持续11~14小时,该病即可发生。发病后10~14天,病害蔓延到全田,条件合适即可引起大流行。
防治措施
① 马铃薯的晚疫病除侵染马铃薯外,还可侵染其它茄科作物,因此重病区因与茄科以外的作物实行轮坐。
② 选择无病种薯播种。该病除了带菌种薯遗留田间可越冬外,播种期带病种薯是主要初侵染源。因此,马铃薯播种时要严格剔除病薯,防止带病种薯传病。
③ 马铃薯种植田应选择地势较高的沙质土壤种植,底肥应以农家肥为主,化肥施用应减少氮肥的施用量,田间种植密度不易过大,以利于通风透光。
④ 甘肃省雨季多在7、8、9月,正是马铃薯开花块茎膨大期,田间要注意雨后、及时排除积水,防止湿度过大。
⑤ 及时药剂防治。该病为流行性病害,开花期以后要注意观察田间病害发生情况。当发现中心病株时,即应及时喷药控制。可以选用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600倍、70%乙磷铝锰锌可湿性粉600~800倍、72.2%霜霉威盐酸盐(普力克)水剂600倍、25%吡唑醚菌酯乳油1,500~2,000倍、25%烯肟菌酯乳油2,000~3,000倍或10%氰霜唑悬浮剂2,000~2,500倍喷雾。每5~7天一次。
⑥ 发病严重的地块,在马铃薯收获前10天应将上部叶片割除,集中销毁,以减少对块茎的侵染,减少越冬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