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粮中化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打造″种植可控″的″从田间到餐桌″
日期:09-19-2016
世界农化网中文网报道: 近来,央企动作频频,继中储粮高层更迭后,9月12日,中粮和中化集团这两家央企巨头也开始牵手,并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未来双方合作领域将不仅局限在农业,还将在能源、金融、地产等领域开展合作。至此,中粮集团与中化集团的关系将更加密切。
央企整合大幕拉开
据悉,9月12日,双方宣布战略合作当天,中化集团下属中化现代农业有限公司(简称中化农业)与中粮集团下属中粮国际(北京)也签署了合作协议。
根据协议内容,中化农业将通过订单采购、全程托管、技术托管等模式,为中粮国际(北京)提供相关农产品的种植与供销服务。同时,中粮国际(北京)将依托中化农业在农产品前端种植环节的把控,精准定制品质安全可靠、符合市场需求的优质原粮,同时借助中化加油站和高端商用物业以联合品牌的形式拓展农产品销售,携手打造真正意义“种植可控”的“从田间到餐桌”。
但对于除了农业外,协议中所称的在能源和房产等其他非农业领域的合作内容具体体现在哪里,中粮集团方面给出的回应是以官网内容为准。
去年,原中粮集团董事长宁高宁来中化集团履新担任集团董事长,曾在业内引起一阵舆论漩涡。当时外界认为,作为外贸行业“老兵”,中化集团实现了从贸易代理向营销服务、产业服务的战略转型。宁高宁履新后将肩负中化集团下一阶段改革重任。加上此次双方的合作,中粮集团和中化集团可谓亲上加亲。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中粮和中化集团的合作只是一个缩影,当前央企整合大幕正在徐徐拉开。
尤其是,今年以来,国资委先后完成了中国远洋和中国海运、招商局和中国外运长航、中国五矿和中国中冶、中粮和中纺、港中旅和国旅、中国建材和中国中材6组12对中央企业联合重组。毕竟,在当前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国企改革对目前国家战略地位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资本市场方面,国企改革也使A股的相关企业迎来估值与盈利的“双击”。
中粮看中中化上游优势
据了解,此次参与合作的中化农业是中化集团农业服务业务的平台,提供包含种植技术服务、农业金融服务和农产品销售服务在内的现代农业生产全程解决方案。
而合作另一方中粮国际则是集粮油食品生产销售为一体,其大米业务单元优势尤为明显,并在国内小包装米市场占有率中排名第一。
其实,这次双方的合作也是有初衷的。由于当前在农产品领域,一些企业缺乏对上游的有效控制和管理,终端消费产品质量难以保证。同时,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聚焦农业现代化,并将食品安全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
在此背景下,中化与中粮开展战略合作,依托中化农业在前端种植环节先进的栽培技术和田间管理方案、按需定制的农业金融产品及综合金融服务体系,结合中粮在中下游农产品加工、营销环节的品牌、渠道和资源优势,探索构建闭环共赢的商业运作模式。
中国品牌研究院研究员朱丹蓬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粮的目标是做国际大粮商,而这个目标背后是做全产业链。如果没有中化集团的在上游的优势,中粮的全产业链以及世界粮商的目标会很难实现。
“中国土地具有高度敏感性,与农民收入与社会保障息息相关,土地不能集中,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和现代化难免遭遇瓶颈。而且国内对一些重点农产品以托市收购或者临时收储的形式进行干预,导致农产品作为原料成本高企,加大了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经营压力。” 朱丹蓬称。
据悉,中粮正式提出全产业链战略是在2009年。现在,中粮的业务从米、面、油到肉、糖、奶等,覆盖的市场领域极其广泛,年度农产品综合加工能力达8400万吨(截止2014年末);通过230万家覆盖全中国的终端销售网点,与亿万中国人的餐桌和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当时还在位的宁高宁当年设定的目标,“全产业链要求链条的每一段都强,加在一起更强,而不是通过产业链来长期地保护弱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