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产业链 万亿农村电商市场开启
日期:09-14-2016
世界农化网中文网报道: 农村正成为电商们拼杀的重要阵地,尤其是一系列扶持政策落地之后,阿里巴巴、京东、苏宁云商上演了激烈的“三国杀”。
业内人士表示,电子商务是提升农村“软实力”的重要突破口,藉此路径,超万亿元市场将开启,传统的农业生产、销售模式出现变革,农业企业经营走向规模化,农民收入得到提升,新的农村生态逐渐形成。
电商新“蓝海”
9月7日,农业部与京东集团签署农业电子商务合作协议,双方将在农业优质资源产销衔接、精准扶贫、渠道下沉与信息进村入户、大数据研究与合作、乡村金融等方面展开全面合作,推动农业电子商务与现代农业发展,实现农业转型升级,帮助农民增收致富。
在京东携手农业部之前,阿里巴巴已与农业部签订了农村电商方面的相关协议,未来将在全国十个试点省推行农村电商。
阿里巴巴、京东和苏宁云商都在集中火力瞄准农村市场,其发展的路径大致是:首先建立城市到农村、农村到城市的双向物流网络,进而发展农村生鲜业务,建立高效的冷链运输机制,最后则是发展农村金融。
从目前的力度看,京东和阿里更占优势。截至2016年6月30日,京东乡村推广员接近30万人,“京东帮服务店”数量突破1500家,大家电配送服务范围超过42万个行政村;截至二季度末,阿里巴巴农村淘宝已覆盖中国逾17700个村点。
苏宁云商董事长张近东则透露,今年将投资50亿元,再建1500家苏宁易购直营店和200个线上地方特色馆,打造20个“最美乡村”样本,将苏宁在三四级市场的物流覆盖率提升至87%。
政策方面更是大力支持农村电商发展,各部委自2015年以来密集发布政策,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
农村电商市场空间广阔。平安证券分析师指出,中国农村居民的人均年收入已经突破一万元,并且增速快于城市居民。农村居民的互联网普及率不到城市居民的一半,电子商务的使用率明显低于城市居民。但农村居民对网络购物和网上支付的接受程度较高,使用率提升速度较快。预计农村电商的发展空间在万亿元以上,未来2-3年都将维持高速增长的局面。
尽管农村电商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但近两年增速较快。根据商务部统计数据,今年上半年,农村网络零售额超3100亿元,农村网络零售额增速超过城市。权威预计显示,今年农村网购规模将达4600亿元。
重塑产业链条
通过电商途径,不少优质农产品已畅销全国,农民的收入显著提高。而且,依赖电商实现农产品的规模化生产和销售,产生出一批新兴的农业企业。有数据显示,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和退伍军人,甚至是商界精英、海归,开始返乡从事农业创业创新,成为新型农民。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指出,农村电商应用发展较快,显著促进农产品市场流通。扁平的销售渠道,对传统农资生产和销售也产生影响。
在A股市场,新都化工、金正大、辉隆股份、诺普信、司尔特、新奥股份等众多传统农资企业纷纷“触网”,推出农资电商平台。
传统的农资销售模式是生产后的层级分销。而农资电商的形态出现后,农业生产资料下行方面,可以为农民提供省钱、高效的全程解决方案;农产品进城方面,可以助力打造品牌农产品;农业金融和保险服务方面,可以为种植大户扩大生产提供金融支持和保障。
电商只是打开了农业信息化的突破口,电子商务、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越来越多应用在农业生产领域,并在一定程度上加速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进而加快现代农业的发展步伐。
通过物联网实时监测,应用大数据进行分析和预测,可实现精准农业,降低单位成本,提高单位产量;互联网技术推动农场信息化管理,实现工厂化的流程式运作,进一步提升经营效率,有助于先进模式的推广复制;“互联网+农业”,能够催生巨大数据搜集、信息平台建设等技术服务需求。
根据《“十三五”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规划》,到2020年,中国农业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应用比例将从2015年的10.2%提升至17%,提高农业生产信息化、智能化水平。通过加强遥感技术在监测土壤墒情、苗情长势、自然灾害、病虫害和主要农产品产量等方面的应用,突破大田种植业信息技术规模应用的瓶颈。
蕴藏众多机会
在“互联网+农业”推进过程中,两类农业信息化企业将形成。一类是纯粹的数据服务提供商,主要销售数据产品及开发配套软件;另一类是通过提供农业信息化的增值服务,形成农资平台型企业,依靠信息服务为农资销售提供增值服务。
神州信息与农业部签署了《共同推进农业农村大数据合作协议》。神州信息通过应用平台落地采集、涵养数据,并通过大数据的融合、分析和挖掘,抓住农村关键生产要素,支撑农业规模化经营,为农业产业链提供全方位的技术、产品、运营等全程社会化服务。
农资平台型企业方面,新都化工通过电商平台开展服务。据悉,其电商平台哈哈农庄注册会员数已突破19.98万,“商城+理财”累计流水超过10亿元,并在全国发展乡镇体验店4177家,搭建农村电商运营体系。
长江证券分析师指出,美国农业规模化已经开展半个世纪以上,但现阶段单纯农业数据服务提供商的规模相对较小,而“农资+农业信息化”的企业规模不断扩大。未来后一种模式在中国农业发展中将具备较强生命力,将基于互联网和大数据的农业信息化服务与农资销售有机结合,通过提供农业信息化的增值服务,实现农资产品的价值变现。
平安证券分析师则认为,农村电商平台未来或呈现出阿里巴巴、京东和苏宁三大电商寡头垄断的局面,但农村电商物流方面将给很多农资企业带来机会。目前,农村电商发展存在物流成本较高、农村居民电商知识匮乏等问题。三大电商在县乡以O2O的模式铺设农村双向物流体系,利用规模效应,将大幅降低物流成本。O2O的服务站点也兼具电商宣传站和服务的性质。芭田股份、辉隆股份等多家上市公司大多与京东、阿里巴巴等合作,其产品通过电商规模销售,原有的线下渠道则成为配送和服务站点,解决农村电商的最后“一公里”。
业内人士指出,“互联网+农业”市场庞大,电商只是开始。整个农业的生产和销售涉及众多层面,单一企业很难包揽整个流程,在大型电商平台承担销售流量导入的基础上,精准农业、农场信息化管理、农业大数据等领域蕴藏众多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