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L专业杀菌剂抗性管理 助力柑橘良性发展
日期:03-31-2016
世界农化网中文网报道: 和中国农业生产的快速变革一样,柑橘,无论从种植面积上还是管理水平上,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病害防治,已经成为柑橘种植管理中的主要内容之一,从铜制剂、硫制剂到苯丙咪唑类、甾醇类,乃至于QOI和HDI类,保护性和治疗性,各种杀菌剂,广泛用于柑橘病害的防治。病菌对杀菌剂的抗性,由于不规范的使用,成为柑橘管理的负担。
3月29日,在桂林落幕的柑橘管理培训会上,UPL利用高工艺水平生产的络合态代森锰锌在混配性上、多位点杀菌不产生抗性上的优势,以混配使用优势互补的杀菌剂应用理念,开放式合作模式,巧妙的把抗性管理融合在作物的病虫害防控中,这种接地气的专业化操作模式,引起参会人员的广泛关注。
过去的几十年间,是全世界化学农药大规模使用的历史,特别是上世纪60年代后,内吸性杀菌剂的引入,为杀菌剂的发展带了革命性变化。
1960年,杀菌剂抗性问题第一次被科学确认,1970年之后,随着内吸性杀菌剂在作物病害防治中的引入,陆续更多的杀菌剂的抗性问题呈上升趋势,产生抗性的时间缩短,某些商业化杀菌剂在投放市场2-3年,就出现相关抗性的报告。
与杀虫剂和除草剂抗性不同,杀菌剂的抗性会带来更多的不可控局面(病菌的繁殖更快);在存在庞大种群的情况下,种群内部存在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在这些庞大种群范围之内,总会有一些能够耐受化学防治措施的菌株,或许是百万分之一或十亿分之一。选择性压力迫使病菌的抗药性逐渐增强,这种效应在高选择性杀菌剂种类上体现的尤为明显。
当对某类杀菌剂产生抗性的植物病原体不受作用于同一生长过程的其他类别的杀菌剂控制时,其就被认为具有交叉抗性。如:三唑和嘧啶化学基团的杀菌剂抗性是交叉抗性的一个样板,两类杀菌剂者均为干扰甾醇合成的脱甲基抑制剂,对三唑类杀菌剂产生抗性的致病菌同时对嘧啶类杀菌剂产生抗性。多抗性则是更为严峻的问题。当植物病原体不受作用于不同作用机制的杀菌剂控制时,就会发生这种现象。例如,同时对抑制有丝分裂和蛋白质合成(这是两种不同的真菌生长过程)的杀菌剂产生抗性的植物病原体,就可被视为具有多抗性的植物病原体。
纵观当下中国农业现状及农药使用水平,高剂量、频繁地使用杀菌剂,特别是高效、高选择性及内吸性杀菌剂的问题日益突出,致病菌对杀菌剂抗性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
如何选择杀菌剂?如何合理使用杀菌剂?如何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发展?2000年初,UPL 团队开始研究杀菌剂的抗性管理,并提出解决方案:
UPL倡导合理使用杀菌剂,提倡预防为主,代森锰锌+治疗的杀菌剂抗性管理方案:
低抗性风险杀菌剂+ 中高抗性风险的杀菌剂(混配&复配)
1),延缓致病菌对杀菌剂的抗性
2),降低农药使用成本
3),合理使用农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分别提取大豆炭疽病菌和黄瓜褐斑病菌,通过和低风险抗性(代森锰锌)+高风险抗性杀菌剂的对比,经过几代的实验发现,低风险抗性与高风险抗性杀菌剂的协同作用,能够持续控制作物病菌,相比较高风险抗性的杀菌剂在经过几代的使用,对作物病菌的防效持续下降。
杀菌剂抗性管理解决方案-代森锰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