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与″互联网+″:冷静对待 产品为本
日期:11-25-2015
近段时间铺天盖地的互联网+,马云效应,马太效应风起云涌,全国各地、各种行业到处都是研讨会、培训班、论坛,而我经过考察和思考,感觉需要理智分析,千万不要喊口号,误导和跟风。我认为:
一、互联网+本身就是实体经济。现在互联网+,往往把互联网+虚拟化、神秘化。其实,互联网+本身就是实体经济。比如,马云开的淘宝店,就是一个网络实体店。每个需要在淘宝店经营产品开店的,每年需要交给马云五万元开店费,而且一旦你有违规行为,他把你的店关了,还不退钱。你看,这与建一个商场,把店面租给需要经营商品的人有多大的经营方式区别?我看只是楼房与网站建设的区别。马云收了你五万元租金,他照样需要交税、需要维护、需要宣传。只不过他的网络建设成本相对比盖高楼低,他的效益很好而已。
二、互联网起的是在实体经济上的“膨胀”作用。就像一颗果树,互联网就如肥料,促进它生长、开花、结果、丰收。互联网+,从本质上来说是+的产品,+互联网是生产商品企业运用互联网推广应用自己的产品。两者都是利用互联网,营销商品,使其迅速发展,扩大影响,控制信用风险,节约成本,让购买商品者足不出户,随时随地,男女老少都便捷、快速、节省和选择性地购物。
三、产品生产企业更多的是应用+互联网。现代经营的本质是产品,不是互联网。比如说到电商,就感觉虚拟,是互联网。其实是先有其产品,通过互联网经营,所以电商的本质还是零售业。一次我主持一场互联网+的论坛,我就明确提出,现在面对炒得沸沸扬扬的互联网+,我们应该冷静思考,其实绝大多数企业家不能学马云,不要搞互联网+,而是应该做+互联网。比如农药行业做得很好的“农一网”,他们其实就是江苏辉丰农药企业的电商,主要经营产品是辉丰生产的农药,另外再销售其他愿意加入厂家的产品。他们在每个县建立一个工作站,负责送货和技术服务,其实与其他农药企业建立的区域经销代理商基本一样,只不过贴上了农药电商的标签。可见,农药生产、经营的属性和本质没有因互联网而改变,而是在农药生产的基础之上,通过互联网的应用,在原来的经营模式中嵌入了互联网而已,没有本质性的颠覆影响。
四、互联网+或+互联网,都是一种经营方式,并没有本质上的突变。郎咸平教授所说“淘宝不死,中国不富!发展下去一切回到解放前”。他认为互联网是洪水猛兽,影响实体经济的发展,减少了税收等都是夸大其词。山东的海利尔农药生产企业做的电商“田地头”就很成功,方法是建立权威专家团队,提供系列作物植保技术解决方案,线上APP农技咨询,解答用户遇到的问题,起到植物医生的作用,线下实体店加盟,起到药店的作用,通过上游绑定渠道下游锁定用户把不确定销售变为相对确定销售。他们实行的联盟会员制模式解决了赊销和服务难题,达到多方皆赢的结局。那么,我们每一个企业都要认真考虑利用互联网来帮助发展实业,拓展经营空间,不管是互联网+,还是+互联网,关键看哪一种方式适应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能够提高企业的效率和效益,并且不断地创新进步。不过,绝大多数实体企业,应该推行+互联网,而不是互联网+。
AgroPages世界农化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