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 又称小麦粒线虫病。染病的小麦苗期至成 熟期都有症状表现,以在麦穗上形成虫瘿最为明显。受害麦苗叶片短阔、皱边、微黄、直立,严重者萎缩枯死。能长成的病株在抽穗前,叶片皱缩,叶鞘疏松,茎秆扭曲。孕穗期以后,病株矮小,茎秆肥大,节间缩短,受害重的不能抽穗,有的能抽穗但不结实而变为虫瘿。有时一花裂为多个小虫瘿。有时是半病半健,病穗较健穗短,色泽深绿,虫瘿比健粒短而圆,使颖壳向外开张,露出瘿粒。虫瘿顶部有钩状物,侧边有沟,初为油绿色,后变黄褐至暗褐色,老熟虫瘿有较硬外壳,内含白色棉絮状线虫,瘿粒外形与腥黑穗病粒相同,但黑穗病粒外膜易碎,内为黑粉孢子。 |
||||
病原 Anguina tritici (Steinbuch) Chitwood 称小麦粒线虫,属植物寄生线虫。雌雄成虫线形较不活跃,内含物较浓厚,具不规则膜肠状体躯,卵母细胞及精母细胞成轴状排列。雌虫肥大卷曲成发条状,首尾较尖,大小3—5×0.1—0.5(mm),雄虫较小,不卷曲,大小1.9—2.5×0.07—0.1(mm)。卵产于绿色虫瘿内,散生,长椭圆形,大小73—140×33—63(μm),1龄幼虫盘曲在卵壳内,2龄幼虫针状,头部钝圆,尾部细尖,前期在绿瘿内活动,后期则在褐色虫瘿内休眠。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粒线虫以虫瘿混杂在麦种中传 |
||||
|
||||
气候,幼虫能存活1—2年。该线虫是小麦蜜穗病病原细菌(Corynebacterium tritici)侵入小麦的媒介体。该线虫除侵染小麦外,还可侵染黑麦、大麦和燕麦。发病轻重与种材料中混杂的虫瘿量和播后的土壤温度。土温12—16℃,适于线虫活动为害。沙土干旱条件发病重,粘土发病轻。 防治方法 (1)加强检验 防止带有虫瘿种子远距离传播。(2)建立无病留种制度 设立无病种子田,种植可靠无病种子。(3)清除麦种中虫瘿 清水选 麦种倒入清水中迅速搅动,虫瘿上浮却捞出,可汰除95%虫瘿。整个操作争取在10分钟内完成,防止虫瘿吸水下沉。盐水选用20%盐水汰除虫瘿较清水彻底,但事后要用清水洗种子。硫酸铵液选法 用26%硫酸铵液汰洗即可。(4)实行3年以上轮作 防止虫瘿混入粪肥,施用充分腐熟有机肥。(5)药剂处理种子 用50%甲基对硫磷或甲基异柳磷,按种子量0.2%拌闷种子。每100kg种子用药200g对水20kg,混匀后,堆50cm厚,闷种4小时,即可播种。(6)药剂防治 用15%涕灭威颗粒剂每667m237.5—100g或10%克线磷200g、3%万强颗粒剂150g。 |
||||
在线阅读本文: http://cn.agropages.com/Bcc/Bdetail-305.htm | |
来源: | Agropages.com |
---|---|
网站: | www.agropages.com |
联系: | info@agropages.com |
关于AgroPages: | AgroPages 是全球农化领域领先的网络媒体,我们为行业提供专业的市场调研,报告定制,媒体宣传,以及品牌推广等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