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褐色,腹足灰黄色,气门黑色椭圆形。蛹长16—18mm,褐色。下颚、中足、触角伸达翅端附近,露出后足端部。气门突出,第5腹节前缘红褐色区具很多大小不一的圆点坑,点坑后方不闭合。腹端具2根臀棘。天敌有饰额短须寄蝇。
生活习性 西北一带年生2代,以老熟幼虫在土中越冬,翌年4月化蛹,越冬代成虫4一6月出现,5月上旬进入盛期,一代幼虫发生在5—7月,龄期参差不齐,6—7月为幼虫为害盛期,第一代成虫7—9月出现,10月上、中旬第二代幼虫老熟后进入土中越冬。成虫有趋光性,该虫常和黄地老虎混合发生。一般较小地老虎耐干燥,在干旱少雨地区发生为害重。该虫在青海西宁年生1代,以蛹越冬,成虫6—8月出现。幼虫共6龄,一龄6.8天,二龄4.3天,三龄4.9天,四龄6.8天,五龄9.7天,六龄8.7天,全幼虫期共41天左右。幼虫常出现二种类型,主要是个体大小和体色有差异, I型较多, II型仅占1/5,化蛹及羽化后差异不明显。I型头壳黄褐色,体色灰褐色,平均体长37.61mm;II型头壳、体色均为黑褐色,平均体长35.82mm。
防治方法 参见白边地老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