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刺蛾
日期:2016-05-17
英文名 Oriental moth
异名 刺蛾、八角虫、八角罐、洋辣子、羊蜡罐、白刺毛
简介 黄刺蛾Cnidocampa flavescens Walker鳞刺翅目刺蛾科。为害苹果、梨、桃、李、杏、樱桃、山楂、海棠、枣、柿、石榴、栗、核桃、柑橘、茶、榆等多种果木。
为害症状 |
|
[为害症状]幼虫食叶。低龄啃食叶肉,稍大食成缺刻和孔洞,严重时食成光杆。 |
发生因素 |
|
[发生规律](1)世代。东北及华北多每年发生1代。河南、陕西、四川2代。(2)越冬。以前蛹在枝干上的茧内越冬。(3)时期。1代区5月中、下旬开始化蛹,蛹期15天左右。6月中旬至7月中旬出现成虫,成虫昼伏夜出,有趋光性,羽化后不久交配产卵,卵产于叶背,卵期7~10天,幼虫发生期6月下旬至8月,8月中旬后陆续老熟,在枝干等处结茧越冬。2代区5月上旬开始化蛹,5月下旬至6月上旬羽化,第1代幼虫6月中旬至7月上中旬发生,第1代成虫7月中下旬始见,第2代幼虫为害盛期在8月上中旬、8月下旬开始老熟结茧越冬。7~8月份高温干旱,黄刺蛾发生严重,田四周越冬的寄主树木多,利于刺蛾发生。 |
形态特征 |
|
[形态](1)成虫。成虫体长13~17mm,翅展30~40mm。体黄色,前翅内半部黄色,端部褐色,内面有一条深褐色斜纹伸到中室,为黄色与褐色的分界线,中室部分有一大黄褐色圆纹,后翅灰黄色。触角雌性丝状,雄性双栉齿状,喙退化。(2)卵。扁平椭圆形,长约1.5mm,淡黄色。(3)幼虫。老熟幼虫体长19~25mm,体肥大,头小,缩入前胸。体绿色,背面有“8”字形紫褐色斑。每节有4个疣状突起,上生枝剌,其中胸部背上的3对及臀节背上的1对特大。气门红褐色。气门上线黑褐色,气门下线黄褐色。臀板上有2个黑点,胸足极小,腹足退化,第1~7腹节腹面中部各有1扁圆形“吸盘”。(4)蛹。长11~13mm,椭圆形,黄褐色。(5)茧。椭圆形,似鸟卵,石灰质,表面光滑,长约12mm,灰白色,上有数条褐色条纹。 |
生活习性 |
|
[习性](1)成虫。成虫昼伏夜出,有趋光性。羽化后不久即交尾产卵。卵多产于叶背,排列成块,偶有单产。(2)幼虫。初孵幼虫有群居性,多在叶背啃食叶肉,稍大后逐渐分散取食。随着虫龄增大,食量大增,大量发生时常将叶片吃光。幼虫共8龄。老熟幼虫喜欢在枝权和小枝上结茧,先用其大领啃咬树皮,深达木质部,然后吐丝并排泄草酸钙等物质,形成坚硬蛋壳状茧。 |
防治方法 |
|
[防治](1)农业。结合果树冬剪,彻底清除或刺破越冬虫茧。在发生量大的年份,还应在果园周围的防护林上清除虫茧。夏季结合农事操作,人工捕杀幼虫。(2)生物。将越冬茧收集于铁纱笼里,网眼大小以黄刺蛾成虫不能飞出为宜。将纱笼挂在果园,待寄生性天敌羽化飞出后,将黄刺蛾成虫集中处理。(3)物理。利用黑光灯诱杀成虫。(4)药剂。幼虫发生初期喷20%虫酰阱悬浮剂 1 500倍液,或5%卡死克干悬浮剂1 500倍液,或20%好年冬乳油2 000~3 000倍液,或90%敌百虫晶体1 5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 5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油1 000倍液,或25%灭幼脲3号悬浮剂 1 500~2 000倍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