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树根朽病
日期:2016-05-12
英文名 Apple clitocybe root rot and Armillaria root rot
异名
简介 苹果树根朽病在各地均有发生,主要危害老树的根,在林木迹地建立新果园,或病树挖除后补植小树,几年后又易发病死亡,形成所谓“再植病”。
为害症状 |
|
[为害症状](1)根系。表面紫褐色,水渍状,有时渗出褐色汁液,皮层和木质部之间也易分离,中间充满白色淡黄色扇状菌丝层,病组织有浓重的蘑菇气味。新鲜的病组织,在夜间能发出明显的淡绿色荧光。高温多雨季节,病树根颈部常丛生蘑菇状子实体。如果根颈部腐烂一圈,全树死亡。(2)枝干。局部或新梢变短。(3)叶片。全株叶片变小变薄,自下而上,黄化以至脱落。(4)果实。结果多,果小,味劣。 |
病原物 |
|
[病原]病原为发光小蜜环菌Armillariella tabescens (Socp.ex Fr.)Sing及小蜜环菌Armillariella mellea Karsten,均属担子菌亚门,层菌纲,伞菌目。(1)形态。菌丝体在暗处可发出浅蓝色荧光。子实体初扁球形,逐渐展开呈伞状,后期中部下陷。菌盖浅蜜黄色至黄褐色,上面长有较密的毛状小鳞片,中部尤为明显,直径2.6~8.0厘米,最小为0.5cm,最大为11厘米。菌肉白色,中部厚,边缘薄,菌褶浅蜜黄色,长短不一,较稀疏。菌柄浅杏黄色,基部棕灰色至深灰色,略扭曲,柄长4~9厘米,粗0.3~1.1厘米,表面亦长有毛状小鳞片,菌柄中部无菌环。孢子白色。担孢子椭圆形,单胞,无色,表面光滑,大小(7.3~11.8)?m×(3.6~5.8)?m。(2)特性。菌索在培养基上的适温为25~30℃,适温下如土壤湿度大则发展迅速,反之则慢。长期土壤湿度在5%以下,病菌即死亡。(3)寄主。苹果、梨、桃、李、杏、山植、杨、柳和刺槐等多种果树和林木。 |
侵染循环 |
|
[侵染]病原以菌丝体或根状菌索及菌索,在病株根部或残留在土壤中的根上越冬,靠病根或病残体与健根接触传染,病原分泌胶质粘附后,再产生小分枝直接侵入根中,也可从根部伤口侵入。病菌子实体上产生的担孢子,可以借气流传播,落到树木残根上后,遇有适宜条件时萌发侵入根部。 |
发生因素 |
|
[发生规律]在采伐不久的林地,或排水良好的砂质土易发病。生产上老苹果园发病重。肥水条件差的果园,发病也较重。 |
防治方法 |
|
[防治](1)农业防治:雨后及时排水,改良土壤,增施肥料,合理整形修剪。对整条腐烂根,要从根基部锯除,仔细刮除根颈病斑病皮层,并且向下追寻,直至将病根挖净;如大部分根系发病,要彻底清除所有病根,细心保护健根,不要轻易损伤;在病株或病区周围挖1米以上的深沟进行封锁。(2)化学防治:伤口用高浓度的杀菌剂涂抹或喷布消毒,再涂以波尔液浆等保护剂。常用消毒剂有1%~2%硫酸铜溶液或菌立灭3号800~1 200倍液,4%农抗120水剂200倍液等。最后用无病土或药土覆盖。在早春、夏末、中秋及果树休眠期,以树干为中心,开挖3~5条辐射沟,进行药剂灌根,然后再覆土或换新土。挖除病株后的病穴用40%甲醛100倍液或五氯酚钠150倍液消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