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炭疽病
日期:2016-04-28
英文名 Grape ripe rot
异名 葡萄晚腐病
简介 葡萄炭疽病是葡萄的主要病害。华北、华中及华东地区为害果实;南方高温多雨地区,早春引起花穗腐烂。严重时可减产30%~40%。
为害症状
[为 害症状]主要危害着色或近成熟的果粒,造成果粒腐烂;也可危害幼果、叶片、叶柄、果柄、穗轴和卷须等,大多为潜伏侵染,不表现明显症状。着色后的果粒发 病,初期在果而上产生针头大小的淡褐色斑点或雪花状斑纹,其后病斑逐渐扩大,呈凹陷的深褐色圆形病斑,其上密生轮纹状小黑点;天气潮湿时,溢出粉红色黏 液。发病严重时,病斑可以扩展到半个或整个果而,果粒软腐,易脱落,病果酸而苦。
病原物
[病原]病原为有性世代为围小丛壳菌Glomerella cingulata (Stonem.) Spauld.etSchrenk.属子囊菌亚门。据报道无性世代有果生盘长孢菌Gloeosporium fructigenum Berk.属半知菌亚门真菌,葡萄刺盘孢菌Celletotrichum ampelinum Cav.半知菌亚门真菌。(1)形态。围小丛壳菌:子囊壳埋生于病组织内,数个聚生在一起,梨形或近球形,深褐色,顶部稍突出于果皮表面,周缘有褐色菌丝 状物及胶粘物质。子囊壳直径125~320?m,高150~204?m。子囊壳内基部有束状排列的子囊。子囊棍棒形,无色透明,壁可消融,子囊大小为 (55~70)?m×(9~15)?m。子囊内有8个子囊孢子。子囊孢子长椭圆形或稍弯曲呈香蕉状,单细胞,无色,大小为 (12~28)?m×(3.5~7.0)?m。果生盘长孢菌:分生孢盘为盘状,埋生于寄主表皮下,后突破表皮外露,孢子盘大小为 377.3~480.2?m,盘上聚生安培瓶状、短小、单胞、无色的分生包孢子梗。分生包孢子梗大小为(12~36)?m×(3.5~4)?m,孢子梗顶 端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并有粘质物。分生孢子长椭圆形或短圆筒形,单胞,无色,两端钝圆,内有1个油点或不明显,大小为(10~35)?m×3.5?m。葡 萄刺盘孢菌:分生孢子盘大小较小,为100~320?m,基部聚生分生孢子梗,其间还长出一些深褐色的刚毛,有的刚直,有的呈曲膝状,均有分隔,其末端细 胞钝圆,刚毛的大小为(36~79.2)?m×(2.5~3.6)?m。其余和果生盘长孢相似。(2)特性。15℃开始形成分生孢子,适宜温度 20~30℃,超过36~40℃,孢子不能形成;有雨、露、雾的条件有利于孢子形成。分生孢子在15℃时少量孢子萌发,19℃半数以上萌发,孢子萌发适温 28~32℃,分生孢子在9℃以下或45℃以上不能萌发。(3)寄主。葡萄等。
侵染循环
[侵染]病原主要以菌丝体在一年生枝蔓表层、病果、叶痕、穗梗及节部等处越冬,春天条件适宜时,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通过风雨、昆虫传到果穗上,引起初次侵染。侵入绿色部分后即潜伏、滞育、不扩展,直到寄主衰弱后,病原重新活动而扩展。
发生因素
[发 生规律](1)时期。从6月中下旬开始发生,以后逐渐增多,7~8月份果实成熟时,病害进入盛发期。(2)气候因素。病原孢子产生最适温度为 28~30℃。6月中下旬日降雨量在15~30mm,田间即可出现病原的孢子,以后陆续降雨,孢子也不断出现。葡萄成熟期高温多雨常导致病害的流行。 (3)栽培因素。留果过多,施用氮肥过多,架式过低,蔓叶过密,通风透光不良,利于发病。地势低洼,土壤黏重,空气不流通,发病重。
防治方法
[防 治](1)农业防治:收获后及时清除损伤的嫩枝及损伤严重的老蔓,增强园内的通透性。结合冬春修剪,彻底清除病残嫩梢、叶,拾净残屑,带出葡萄园处理,减 少病源。结合培管,深沟高垄,降低园内温度,减轻发病程度。合理施肥,2 500kg高产葡萄园,施纯氮量应控制,做到有机肥与无机肥结合,氮、磷、钾肥相搭配。(2)药剂防治:春季萌芽时,对结果母枝喷波美3度石硫合剂。从6 月上旬开始喷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福美双粉剂800倍液,或10%世高水分散粒剂1 500~2 500倍液,或抑快净52.5%水分散粒剂2 000~3 000倍液,或66.75%易宝水分散粒剂1 200~1 500倍液,或新万生600~800倍液,或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隔15天左右喷1次,连续喷3~5次,在葡萄采收前半个月应停止喷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