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翅土白蚁
日期:2016-04-27
英文名 Formosan subterranean termite
异名 黑翅土白蚁、台湾白蚁
简介 黑翅土白蚁学名Odontoternes formosanus(Shiraki),属等翅目,白蚁科。为害柑橘、苹果、柿、杉木、池杉、黑荆、桉、泡桐、樟、木荷、栎、栗等70多种。国内分布南自海南,北抵河南,东至江苏,西达西藏东南部缅甸、泰国、越南也有发生。
为害症状
[为害症状]常在树干外取食干枯的树皮。
发生因素
[发 生规律](1)发生时期:黑翅土白蚁的活动和取食有明显的季节性,在福建、江西、湖南等省11月下旬开始转入地下活动翌年3月初气候转暖,开始出现为 害,5~6月份形成第1个为害高峰,9~10月份形成第2个为害高峰。(2)发生因素:①气候因素在广东、广西、海南、福建省对农林作物的为害,一般雨季 较轻,旱季严重。②栽培因素。对生长衰弱的树木为害严重,对生长健壮的树木为害轻。③天敌黑翅土白蚁活动虽然比较隐蔽,但在活动中常受到各种蚂蚁、蜘蛛和 穿山甲的捕食有翅成虫分飞时常被蝙蝠、青蛙、蟾蜍、蜥蜴等捕食。
形态特征
[形 态](1)兵蚁。无翅,体长5~6mm,头部深黄色,胸、腹部淡黄色。头卵圆形,长大于宽,前端略狭。触角15~17节,上颚黑褐色,镰刀形,左上颚内侧 中部有1明显的齿,右上颚齿退化成痕迹。足淡黄色。(2)有翅成虫。体长12~14mm,翅长24~25mm。头、胸、腹背面黑褐色。全身密被细毛。头圆 形,复眼和单眼略呈椭圆形。复眼黑褐色。单眼橙黄色。前胸背板略狭于头,前缘中央无明显的缺刻,后缘中部向前凹入。前胸背板中央有一淡色的“十”色形纹, 纹的两侧前方各有一椭圆形的淡色点,纹的后方中央有带分枝的淡色点,前翅鳞大于后翅鳞。(3)蚁后和蚁王。是有翅成虫经分飞配对而形成的,其中配偶的雌性 为蚁后,雄性为蚁王。蚁后的腹部随着时间的增长逐渐胀大,体长可达70~80mm,体宽13~15mm。蚁后的头胸部和有翅成虫相似,但色较深,体壁较 硬。腹部各节的腹板和背板仍保持原来的颜色和大小。延伸的节间膜和侧膜为乳白色,侧膜上有许多暗红褐色小点。蚁王形态和脱翅的有翅成虫相似,但色较深,体 壁较硬,体形略有收缩。(4)工蚁。体长5~6mm。头黄色,胸腹灰白色。头后侧缘,圆弧形。自位于头顶中央,呈小圆形的凹陷。触角17节,第2节长于第 3节。(4)卵。乳白色。椭圆形。长径0.6mm,一边较平直。短径0.6mm。
生活习性
[习性]黑翅土白蚁“社会性”分工明显。其主巢筑在0.8~3m深的土中。群体中工蚁比例达90%。巢内的一切工作如筑巢、修路、抚育白蚁、寻食等都由工 蚁承担。兵蚁的数量仅次于工蚁,为巢群的保卫者,保障蚁群不为其他无敌入侵。每遇外敌,兵蚁即以强大的上颚进攻,并能分泌一种黄褐色液体以御外敌。 有翅成虫于3月出现在巢内,4~6月份出现在近蚁巢的地面上。每巢有1群或多群,在羽化孔下有候飞室。候飞室与主巢相距3~8m。气温高于20℃,相对湿 度高于85%的雨天,有翅成虫于19时前后分飞,经过分飞后,脱翅的成虫一般成对地钻入地下建立新巢。工蚁食性很杂。甘蔗在萌芽期和生长的中后期有2次受 害高峰。 黑翅土白蚁的工蚁、兵蚁的眼已退化,活动时有畏光性,所以取食地面上的食物时,都要用泥土筑成泥路、泥被作掩蔽。但是有翅成虫却不畏光,分飞时有强烈的趋 光性。
防治方法
[防 治](1)农业防治:新设的苗圃如有大量白蚁为害可用桉树皮、松木、蔗渣等做诱饵,设诱杀坑防治也可以用甘蔗渣粉或桉树皮粉、食糖、灭蚁灵粉桉4:1:1 的比例均匀拌和,每4g一袋投药时,可先在林地或苗圃内白蚁活动处,将表土铲去一层,铺一层白蚁喜食的枯枝杂草,放上毒饵后仍用杂草覆盖,上面再盖一层薄 土放毒饵900g/hm2,便能收到显著的防治效果选择壮苗,加强幼树抚育。(2)物理防治:①白蚁的成虫都有较强的趋光性可在每年1~5月份有翅成虫分 飞期,采用黑光灯和其他灯光诱杀②土栖白蚁的巢虽筑在地下,在外出活动取食时留有泥被、泥线、分飞孔等外露迹象,跟踪追击即可找到蚁道在蚁道内插入探条, 顺蚁道追挖,便可找到主道和主巢每年“芒种”、“夏至”季节,凡是地面上生长有鸡土从菌的地方,地下常有土栖白蚁的窝③找到通向蚁巢的主道后,将压烟器的 出烟口插入主道,用泥封住道口,以防烟雾外逸,再将杀虫烟雾剂放入压烟器内点燃,扭紧上盖,烟便从蚁道自然压入巢内。(3)药剂防治:在种植坑中和填土上 喷撒5%毒杀酚粉,保苗率可提高20%~30%,并可兼治其他地下害虫,有效期长达3~5个月。对能直接找到白蚁活动的标志,如分飞孔、蚁路、泥被线等, 可直接喷撒灭蚁灵粉,在难于找到外露迹象和蚁巢时,可采用土栖白蚁诱饵剂诱杀,效果非常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