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蚱蜢
日期:2016-03-25
异名 中华剑角蝗、尖头蚱蜢、括搭板
简介 中华蚱蜢学 名Acrida cinerea Thunb.属直翅目蝗科。有夏季型(绿色),秋季型(土黄色有纹)。比中华负蝗大,细长。为杂食性昆虫,寄主植物广泛,有高粱、小麦、水稻、棉花、各种 杂草、甘薯、甘蔗、白菜、甘蓝、萝卜、豆类、茄子、马铃薯等作物,蔬菜,花卉。常将叶片咬成缺刻或孔洞,严重时将叶片吃光。全国各地均有分布,北至黑龙 江,南部到海南,西至四川、云南均有分布
为害症状
[为害症状]成虫及若虫取食叶片成缺刻。
发生因素
[发生规律](1)发生世代。北方地区年发生1代。(2)越冬及初次虫源。以卵在土中越冬。(3)时期。5~6月份开始孵化,7、8月为产卵盛期。
形态特征
[形 态]雄虫体长36~47mm,雌虫58~81mm。体色多变,通常绿色或枯黄色。头圆锥形,明显长于前胸背板。颜面强烈向后倾斜,颜面隆起在中单眼处缢 缩,有明显纵沟。头顶长,有明显的中隆线,触角剑状,复眼长卵形。前胸背板宽平,有细小粒点。中隆线和侧隆线几乎平行。前翅发达,明显超过后足股节端部。 后翅略短于前翅。
生活习性
[习性]各地均为一年一代。成虫产卵于土层内,成块状,外被胶囊。以卵在土层中越冬。若虫(蝗蝻)为5龄。成虫善飞,若虫以跳跃扩散为主。 在各类杂草中混生,保持一定湿度和土层疏松的场所,有利于蚱蜢的产卵和卵的孵化。一般常见发生于农田与杂草丛生的沟渠相邻处。
防治方法
[防治]零星少量发生,不需专门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