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站 
搜索
看资讯 查产品 查展会

花生青枯病qrcode

分类:

病害

应用作物:

油料作物----  花生

相关介绍发布评论

图片 0/1200

英文名  Peanut Bacterial wilt
 
异名  花生青症,花生瘟
 
简介  花生青枯病主要分布于广东、广西、福建、江西、湖南、湖北、江苏和安徽等地,尤以南方各省(区)发病严重。随着病区的扩大,山东、辽宁、河北、河南等地也有发生,且部分地区逐渐严重。一般发病率10%~20%,严重的达50%以上,甚至绝产失收。花生感病后常全株死亡,造成损失严重。
         
 为害症状
  [为害症状]主要侵染根部,致主根根尖变褐软腐,根瘤墨绿色。病菌从根部维管束向上扩展至植株顶端。纵切根茎部,初期导管变浅褐色,后期变黑褐色。横切病部,呈环状排列的维管束变成深褐色,在湿润条件下或用手捏压时溢出浑浊的白色细菌脓液。病株上的果柄、荚果呈黑褐色湿腐状。病株最初表现萎蔫,早上延迟开叶,午后提前合叶。通常是主茎顶梢第一、二片叶首先表现症状,1~2天后,全株叶片从上至下急剧凋萎,叶色暗淡,呈绿色,故称“青枯”。
       
 病原物
  [病原]病原为青枯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olanacearum (Smith) Smith,是一种细菌。(1)形态。菌体短杆状,两端钝圆,大小(0.9~2)?m×(0.5~0.8)?m,具极生鞭毛1~4根,无芽孢和荚膜。(2)特性。根据青枯菌侵染不同寄主的反应,现分为3个小种,花生青枯病菌属于1号和3号小种。病菌发育的最适温度为28~33℃,生长温度为10~40℃,致死温度为52~54℃10分钟。病菌怕阳光,不耐干燥,在干燥条件下10分钟就死亡,但在土壤中能存活1~8年。病株暴晒2天,病菌全部死亡。
       
 侵染循环
  [侵染](1)越冬。病原菌主要在土壤中、病残体及未充分腐熟的堆肥中越冬,带菌杂草以及用病株做饲料的牲畜粪便也是传染源之一。(2)侵入。病菌从寄主植物的根部、茎部伤口或自然孔口侵入,然后通过皮层进人维管束。病菌在维管束内蔓延,并能浸入皮层和髓部薄壁组织的细胞间隙。由于病菌分泌的果胶酶分解细胞间的中胶层,致使细胞腐烂。病根、病茎腐烂以后,细菌散布土壤内,借流水、人畜、农具、昆虫等传播。
       
 发生因素
  [发生规律](1)高峰期。花生整个生育期都能发病,花期达到发病高峰。(2)气候因素。高温有利于病害发生。时晴时雨,雨后骤晴,最有利于病害的流行。(3)栽培因素。连作地、粘土,发病重;土层浅、有机质含量低、排水不良、保水保肥差的地块,发病重。
       
 形态特征
   
       
 生活习性
   
       
 防治方法
  (1)种子处理:将种子浸湿后,每千克种子用绿亨一号1~2克或绿亨二号3~4克拌匀即可播种。(2)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与水稻、小麦、玉米、谷子、甘薯等作物轮作,发病率在50%以上的重病地,要经5~6年的轮作,病害才能逐渐减轻。发病率10%以下的轻病地,轮作1~2年就能抑制病害的发展。对酸性土壤可施用石灰,降低土壤酸度。通过深耕、深翻、严整土地等措施,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适期播种,合理密植,以利通风透光。施足基肥,增施磷、钾肥,适施氮肥,定期喷施叶面肥,增强抗逆性。及时开挖和疏通排水沟,实行高畦地膜栽培,避免雨后积水。田间发现病株,应及时拔除,带出田间集中深埋,并用石灰消毒。铲除田地周围的杂草,花生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3)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洒农用链霉素2 500倍液,或新植霉素2 500倍液,或32%克菌溶液1 500倍液,或14%络氨铜水剂300倍液,每隔7~10天喷1次,连喷3~4次。

推荐产品

关注热榜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