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站 
搜索
看资讯 查产品 查展会

小麦霜霉病qrcode

分类:

病害

应用作物:

禾谷类作物----  小麦

相关介绍发布评论

图片 0/1200

 英文名  Wheat downy mildew
异名  小麦黄化萎缩病
简介  小麦霜霉病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麦区以及西北、华北、西南和西藏高原等麦区,在台湾省也有发生。此病是一种偶发性病害,一般年份仅在局部地区或田块零星发生。一般发病率10%~20%,严重发生时高达50%


为害症状
[为 害症状]小麦霜霉病的典型症状是植株黄化萎缩,剑叶和穗部畸形,但在小麦不同生育期和不同条件下症状表现有所不同。(1)苗期。病株叶色淡绿并有轻微条纹 状花叶。(2)拔节后。病株显著矮化,叶色淡绿并有较明显的黄白色条纹或斑纹,叶片变厚,皱缩扭曲,重病株常在抽穗前死亡或不抽穗。(3)穗期。穗期症状 的特点是形成各种“疯顶症”,例如病株剑叶特别宽、长、厚,叶面发皱并弯曲下垂,穗茎曲屈或弯成弓形;穗型大或小,花不实;有时基部小穗轴长,呈分枝穗 状,下部小穗的颖壳长成绿色小叶片;也有的穗头呈龙头状扭曲。

病原物
[病原]病原为孢指疫霉小麦变种Sclerophthora macrospora (Sacc.) Thrium.,Shaw et Narasimhan var. triticina Wang & Zhang,J.Yunnan Agr. ,属鞭毛菌亚门。(1)形态。孢囊梗粗短,不分枝或少数分枝,顶生3~4根小枝。②孢囊孢子。无色,柠檬形或卵形,顶端有1乳头状突起,顶部壁厚,大小 (66.6~99.9)?m×(33.3~59.9)?m,成熟后易脱落,基部留~铲状附属物。卵孢子浅黄色,球形至椭圆形,大小 (43.5~89.1)?m×(43.3~88)?m。(2)特性。卵孢子萌发适温19~20℃,孢子囊萌发适温16~23℃。

侵染循环
[侵染](1)越夏和越冬。病菌以卵孢子在土壤内的病残体上越冬或越夏。发病的野生寄主也是病菌的初侵染来源。(2)侵入。卵孢子在水中经5年仍具发芽能力。一般休眠5~6个月后发芽,产生游动孢子,在有水或湿度大时,萌芽后从幼芽侵入,成为系统性侵染。 

发生因素
[发 生规律](1)感病期。苗期是病菌的主要侵染时期,最易感病期为露白至至叶期。(2)气候因素。小麦播种后,雨水多、气温偏低,有利于该病发生。(3)栽 培因素。地势低洼、稻麦轮作田易发病。播种后灌水不当,造成田间长期积水,也有利于发病。整地质量差,耕作粗放,发病亦重。 

防治方法
(1) 种子处理:播种前,用种子重量0.2%~0.3%的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拌种。(2)农业防治:发病重的地区或田块,应与非禾谷类作物进行1年以上轮 作。做好农田基本建设工作,平整土地,修建完好的排灌水系统。雨后及时排水防止湿气滞留,促进麦株的迅速生长。病害发生后,要及早拔除并销毁病株。(3) 药剂防治:病害常发地区,可在播种后喷洒药剂预防。药剂可选用0.1%硫酸铜溶液800倍液,或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69%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72.2%普力克水剂800倍液。                                                                                                                                    

推荐产品

关注热榜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