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站 
搜索
看资讯 查产品 查展会
首页 / 文章详情

丙硫菌唑迎来首个登记高潮!17个40%丙硫菌唑·戊唑醇悬浮剂集中获证

来自话题:#本站观察员
2024-05-25
qrcode

编者按:近日,AgroPages世界农化网发现,此前农业农村部农药检定所公示2024年第4批拟批准登记的17个40%丙硫菌唑·戊唑醇悬浮剂产品现已正式获得登记,中国农药信息网首次批准日期显示为2024年5月21日。这也是自2015年丙硫菌唑化合物专利到期及2018年硫化工艺专利到期后,国内迎来的首个登记高潮。

 

40%丙硫菌唑·戊唑醇悬浮剂成登记大热门


该批次,绍兴领先作物等17家农药企业的17个获得登记的40%丙硫菌唑·戊唑醇悬浮剂产品的登记作物均为小麦,防治靶标方面主要是针对小麦赤霉病、白粉病和锈病进行病害防治。在施用方法上均推荐采用喷雾方式进行。产品登记证号、登记证持有人、剂型、含量等信息详见下表1。


表1  17个新登记40%丙硫菌唑·戊唑醇悬浮剂产品信息

 QQ截图20240523163833.png

 

而在此之前,我国登记有效期内的丙硫菌唑与戊唑醇复配产品有4个,其中包括3个40%丙硫菌唑·戊唑醇悬浮剂,分别是江苏省溧阳中南化工有限公司于2019年登记的40%丙硫菌唑·戊唑醇悬浮剂,以及2023年安徽久易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和海利尔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登记的40%丙硫菌唑·戊唑醇悬浮剂。另外,2024年3月,安徽久易农业股份有限公司还登记了一个仅限出口到加拿大、白俄罗斯的50克/升丙硫菌唑·戊唑醇乳油产品。


40%丙硫菌唑·戊唑醇SC是一种新型复配型杀菌剂。丙硫菌唑和戊唑醇虽然都具有三唑结构、作用机理相同,但作用位点不同,不存在交互抗性,两者混用兼具保护和治疗双重功效,内吸性好,持效期长,防效稳定。该复配型杀菌剂对小麦赤霉病、白粉病、锈病防效突出,能起到一药防三病的作用,同时在小麦返青起身期使用对纹枯病也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面对小麦赤霉病等病害重发风险,40%丙硫菌唑·戊唑醇SC登记恰逢其时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小麦生产国和消费国,小麦历年种植面积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22%~30%和粮食作物总面积的22%~27%,是我国仅次于水稻的第二大粮食作物。

 

根据全国农技推广中心发布的2024年全国小麦重大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报,以及3月底召开的全国小麦病虫害发生趋势会议的研判结果,小麦赤霉病等主要病虫害在主产麦区面临较高的重发风险,预计总体发生面积将达到8.9亿亩次。具体就小麦赤霉病、白粉病和锈病发起预测情况来看,赤霉病在长江中下游、江淮以及黄淮南部的麦区有较高的偏重流行风险;白粉病在江苏中北部、山东南部以及河南东部和北部地区预计将偏重发生;条锈病在江汉平原、黄淮南部和关中西部地区也呈现偏重流行趋势,而叶锈病在黄淮北部则为中等发生等级。

 

面对小麦赤霉病、白粉病和锈病等主要病虫害的重发风险,40%丙硫菌唑·戊唑醇SC的登记恰逢其时,进一步丰富了国内小麦病害防治的药剂选择,特别是在赤霉病、白粉病和锈病等主要病害的高发区域,这些高效杀菌剂的应用将显著降低病害发生的风险,也为农民提供了更为高效、环保的防治方案。

 

丙硫菌唑——农药杀菌领域″蓝血品牌″

 

丙硫菌唑自上市以来快速发展,市场供需两旺,成长趋势良好。2013年以来市场地位不断提升,当前已经成为杀菌剂市场第二大、谷物用杀菌剂市场第一大品种,近几年全球市值屡屡突破12亿美元。

 

据查中国农药信息网,截至目前我国登记有效期内的丙硫菌唑产品总计62个,其中原药登记32个,制剂方面,单剂7个(3个仅限出口),混剂23个(1个仅限出口)。从下图我国丙硫菌唑产品登记趋势可以看出,近几年我国丙硫菌唑产品登记数量持续攀升。比较明显的是,从2023年以来丙硫菌唑原药登记持续增加,为制剂产品的开发提供了更多选择,尤其2024年以来制剂产品登记趋势显著增加。说明我国在丙硫菌唑的终端应用市场已经逐渐铺开,反映出相关企业在丙硫菌唑市场开拓方面的活跃态势。

 

QQ截图20240523163849.png

图1 我国丙硫菌唑产品登记趋势图

 

目前,我国登记有效期内的丙硫菌唑混剂复配成分仍然比较单一,多是与戊唑醇混配,其他与多菌灵、咯菌腈·噻虫胺仅有个别复配产品。


但从国内丙硫菌唑组合物相关专利情况来看(表2),国内农药企业在丙硫菌唑的复配开发上蓄力很足,与氟唑菌酰胺、吡唑醚菌酯、醚菌酯、肟菌酯、咯菌腈、氟唑菌苯胺、精甲霜灵、百菌清、苯醚甲环唑、氯氟醚菌唑、Florylpicoxamid、枯草芽孢杆菌等数十种农药成分都有混配研究,后续登记开发空间很大。

 

表2 国内部分丙硫菌唑组合物研发专利

(不完全统计)

 764208870246649664.png

 

丙硫菌唑在中国市场上仍处于一个充满机遇的蓝海阶段,尚未达到市场饱和点。在过去两年中,国内众多企业纷纷投身于这一市场领域,展现出了积极的市场参与度。


然而,据AgroPages世界农化网年初不完全统计,近两年丙硫菌唑产能迅速扩张,原药合计申报达5.67万吨,时至今日这一数值已突破6.5万吨。伴随着产能的大幅扩张,未来几年这一赛道将不可避免地愈发拥挤而激烈。


面对现阶段该产品的市场开发趋势,建议企业在终端应用市场持续创新深耕,开发出能够满足不同作物和病虫害防治需求的制剂产品,聚焦价值创新,丰富产品线,不断强化企业对市场变化的适应能力。同时,企业应积极拓展国际视野,将目光投向海外市场,特别是丙硫菌唑需求强劲的拉美等地区。通过国际化战略,一方面分散国内市场的竞争风险,同时在全球范围内塑造自身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


AgroPages世界农化网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版权!

Zhejiang Tide Crop Science Co.,Ltd.
收藏 打印
邮件分享

0/1200

0/1200

相关文章推荐换一换

    热搜产品

    本站观察员本站观察员

    「话题介绍」:无论是浸淫行业多年的老鸟,还是入职几年的新人,我们都希望输出有价值的观察和独立的思想,与业界同仁碰撞交流。

    热门文章
    查看更多
    产品名称:
    公司名称:
    产品简介:
    链接地址:
    订阅 评论

    订阅 

    订阅Email: *
    姓名:
    手机号码: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使用微信“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