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站 
搜索
看资讯 查产品 查展会
首页 / 文章详情

国内研究团队借基因编辑精准改良根瘤,大豆产量可提升10-20%以上

2024-05-16
qrcode

世界农化网中文网报道: 2024年5月,广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关跃峰团队与孔凡江团队在Nature Plants中发表一项题为″Genetically optimising soybean nodulation improves yield and protein content″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通过基因编辑精准调控根瘤数量,实现碳氮平衡的高效固氮,从而在大田种植条件下大幅提高大豆产量和蛋白含量。该研究由此提出″优化结瘤固氮促进高产优质″的精准育种新思路。


我国大豆80%以上依赖进口,造成供需矛盾的重要因素之一,是中国大豆单产水平与美国、巴西等主产国有较大差距。培育高产高油高蛋白且环境友好的大豆新品种,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大豆育种中,产量和蛋白质存在难以克服的负相关性,过去以产量为目标的大豆育种往往导致蛋白质含量显著下降,成为困扰高产高蛋白高油大豆育种的瓶颈。与此同时,大豆能通过结瘤固定空气氮素,是环境友好型作物。然而过去发现的超级结瘤(Super-nodulation)大豆,均因碳氮失衡而产量下降,导致 ″大豆多结瘤会减产″的思维定势,因此育种中普遍忽视对生物固氮的遗传改良。


image.png


该研究通过基因编辑,创制了根瘤数量不同程度改变的各种大豆突变体(nin-4m,ric1b/2b,ric1a/2a,ric-6m和nark),发现超级结瘤大豆突变体ric-6m和nark生物量减少,而根瘤增加1倍的ric1a/2a突变体生物量显著增加。同位素示踪等实验表明,ric1a/2a根瘤数量适当提高,不仅增加生物固氮作用,还通过氮素促进了叶绿素含量,增强大豆光合效率,最终达到碳氮协同促进。ric1a/2a中适当增加的根瘤并未像超结瘤突变体一样消耗过多碳源,因此维持了碳氮平衡。


作者在福建、河北等地开展了多年多点田间试验,与底盘国审品种华春6相比,ric1a/2a的小区产量显著提升10-20%以上,而蛋白质含量稳定提高1-2个百分点,且不显著降低含油量。这归因于ric1a/2a中转运到种子的碳源与氮源协同提升,由此实现协同增加产量和蛋白质的生物育种。


通过基因编辑等生物育种手段优化大豆结瘤固氮,有望成为提升大豆单产和品质,并促进绿色种植的重要途径,对打好大豆种业翻身仗有重要意义。


论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77-024-01696-x


收藏 打印
邮件分享

0/1200

0/1200

相关文章推荐换一换

    热搜产品

    基因编辑动态及趋势基因编辑动态及趋势

    「话题介绍」:基因编辑作物是2021年农业领域的年度热词。基因编辑作物被认为是不同于转基因作物的新育种技术,给全球不同国家现行的转基因技术...More

    热门文章
    查看更多
    产品名称:
    公司名称:
    产品简介:
    链接地址:
    订阅 评论

    订阅 

    订阅Email: *
    姓名:
    手机号码: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使用微信“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