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站 
搜索
看资讯 查产品 查展会
首页 / 文章详情

专访科迪华大中华区总裁郑子勤:未来重点推进生物源产品线、水稻种植经营解决方案......

来自话题:#高端访谈
2022-01-20
qrcode

世界农化网中文网报道: 近年来,随着数字经济的深入发展,以农业为代表的传统产业进行数字化转型的需求不断增强。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完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创新农技推广服务方式,建设智慧农业。同时加强动物防疫和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推进农业绿色转型,深入实施农药化肥减量行动。


2019年6月,美国科迪华农业科技(Corteva,下称“科迪华”)宣布完成从陶氏杜邦公司的拆分,独立上市成为专注于农业科技的公司,覆盖种子和作物保护两大市场领域。


科迪华结合了杜邦的种子业务与陶氏的化学产品和生物技术部门,业务范围覆盖全球13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设立了150多个研发机构。

据公开数据显示,2020财年,科迪华总营业收入为142亿美元;2021年前三季度,科迪华全球销售额达到127亿,销售较去年同期增长11%,盈利增长25%。


围绕后疫情时代下中国农业数字化转型的现状与挑战,科迪华大中华区总裁郑子勤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表示,目前农业正向农业生产高度专业化、规模化、企业化进一步靠拢和细化。新形势下种植者需要高效和整合的方案和服务,以锁定产量和收益,抵消宏观不确定性;对先进种植技术的需求大幅提升,全周期且综合性的病虫害防治技术和服务受到追捧;疫情常态化下,企业供应链的弹性和反应速度的重要性愈加明显。


新冠疫情对农业产生了哪些影响?对农业科技企业带来哪些挑战?


郑子勤:以科迪华来说,新冠疫情在2019年开始时的确打得我们措手不及,当时我们第一反应是马上要进行春季播种,种子、肥料以及种植前必须的处理病虫草害的草药是否能够在春播的关键时段下到田里去非常重要。


当时整个物流受疫情影响非常大,因为各地对防疫都有非常严格的控制。我们当时的挑战是怎么找到最快捷、最有效的办法保证这些生产资料按时到达,同时还要保护员工的安全。当时还有很多工厂无法找到员工进行生产,在这时我们要调动生产能力来保证供给,所以供应上的不确定性是一个大的影响。


第二,传统的工作模式需要被改变。以往我们有非常多线下的农民交流会,进行产品展示、新技术推广。因为疫情我们没办法进村,活动随之停滞,后来我们利用抖音、快手等社交平台,把培训教育和示范工作转移到线上,反而实现了200-300倍的触达率和效能的提升。疫情一方面给我们带来了非常多的挑战,但也带来了非常多的创新做法。


第三,总体上来说农业需求受到很大影响,所以我们的业务上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奥密克戎新毒株在全球很多地方肆虐,也让我们对新一年的市场变化有非常多的担心。主要原因就是疫情肆虐造成多地开工困难,生产、原材料供应和物流带来很多挑战。但是可以看到全球受影响比较大,而国内疫情的稳定控制对中国植保产品的出口有非常不一样的利好,但原材料成本的上升也给出口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总体上来说我们团队还是能够很好地保证生产和供应的延续性,这也使得我们在过去这一年里业务发展相当有序和平稳。


当下中国数字农业和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现状是怎样的吗?农业数字化转型中的痛点和挑战是什么?


郑子勤:我们在行业里也观察到有非常多的新概念,物联网、云计算、遥感、无人机,这些都跟农业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从国内的情况来看,虽说我国连年丰收,但农业从业人员的结构老龄化以及从业人口的紧缺压力一直存在,生产和种植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压力也越来越受关注。国家一方面需要考量如何保证粮食安全,同时也在考虑农业的供给侧如何改革以平衡行业的成长性和持续性,这实际上都对整个农业的发展效率以及如何用新的技术推进发展有很高的要求。现代农业发展的现状还是非常有挑战的,中国的作物结构非常复杂,各地种植作物种类和分布非常不均衡,大部分作物都没有形成非常成熟的规模化种植。


数字化在农业生产中的意义在于它能够贯穿于整个种植和经营过程中,在每个环节上都起到提升效率、增加价值的作用。例如在种植阶段数字化可以帮助确定农民种的品种是否合适,通过遥感等技术把品种和最适合的种植区域进行合理的匹配,农民在手机应用上获取这类建议。从种植到采收的过程中也离不开数字化,比如监控病虫草害,提供判断以及实施处理时如何省时省工的服务方案,过程中是否需要借助无人机等。


数字化技术是有益于整个种植、耕种和收获的过程的,我个人并不认同当前只是产出的最后阶段——从产地到消费者餐桌这个环节上实现效率提升就是数字化农业,电商是浅水区,深水区其实在前面阶段。


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因为农村目前的情况是老龄化程度比较高,年纪较大,接受速度会比较慢,从人的层面上讲这是一个挑战。


另外,有很多数字化的技术需要慢慢地相互碰撞出来。因为没有单个的数字化技术能够改变整个局面。电商只是一部分,还有卫星遥感技术、农业物联网,包括像飞防甚至未来的可追溯性上有一些区块链方面的技术等。还需要很多行业的相互协同、相互的磨合和尝试,才有可能在未来带来突破性的发展。


将前沿数字化技术和农艺、农业大数据相结合,农业数字化与本地化在中国是一个相辅相成的关系,基于数字化的新基建对农业种植的提升价值不容忽视。针对中国的农业数字化转型,我认为有以下几个需要进一步聚焦的领域:为飞防开发更多专用产品和剂型,进一步推动植保飞防行业标准和人才培养;加速农业技术推广和农民数字化培训;拓展食物生产链上的合作,借助行业各方力量,帮助农民打通从农场规划,种植经营到流通品牌化各个环节,促进农业生产经营向规模化现代化的转化。以及与本地卫星数据供应商达成更深入合作,为农民种植经营和持续提升收益提供保障积极探索基于数字技术的病虫害天气预警以及金融援助。


科迪华未来有什么新技术和新产品要引入中国?科迪华有何独特的优势来推动中国数字农业发展?


郑子勤:一个是生物源产品线,这部分实际上是全球非常新的一条产品线,包括了信息素、生物源的农药和生物刺激素三个细分的类别。所有的产品来自天然的化学物质或者生命体。总体上是希望降低施药量和频率,提升管理的效率。


第二个是包括乙基多杀菌素系列、锐活系列以及增威系列三大有效成分和专利产品,基本上涵盖了在除草,杀虫以及杀菌上的的专利产品和特殊产品。


第三个就是针对水稻作物的种植经营解决方案,这个也是我们今年要推进的一个重点。


在推动中国数字农业发展上,科迪华的核心优势尤其包括了我们的研发和技术优势。我们的研发引擎有五大创新之处:种质优势;基因组编辑专利和赋能技术;天然产品;多平台解决方案和数字化工具。


今年两会上,碳达峰、碳中和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我国的节能减排降碳事业进入全新阶段。农业是重要的温室气体排放源,您认为实现“碳中和”将对农业产生怎样的影响?科迪华有什么样的经验和理念以及推进措施呢?


郑子勤: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征程中,农业的作用举足轻重。农业要面对气候挑战,维持可持续发展,也得减少碳排放,刚开始就说数字化农业,这其实本身就是提升效率、降低能耗很重要的途径。


碳中和、碳达峰绝对不是个别企业就能做到的效果,需要全社会的努力。农业里有最大量的从业人员,千万数量级的未来农业从业人员如何理解这件事、能不能掌握更先进的种植和耕种技术,如何通过新的理念、新的技术使得他们采用先进的办法解决问题的同时配合碳中和、碳达峰的要求,这都需要非常多的教育和影响工作,我想企业可以通过数字化手段在这方面起到作用,比如现在每年8000-10000场的农民活动里,我们就可以把这样的理念和想法根植在里头。


去年科迪华发布了首份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宣布成为一家在碳排放管理方面更有效率的企业,提出“减排目标”包括1类和2类标准排放强度降低65%,3类排放的强度降低20% 。2020年6月,科迪华就提出《十四大可持续成长目标》,提出保护资源、保护土地、加强社区等方面的可持续性,目的就是要减少排放,使整个生产过程有更高的效率。比如在全球范围内1500万公顷的土地上保护生物多样性、帮助5000万公顷土地上的小型种植户提供培训和技术支持,提升效率和保护水源。再比如我们采用的环保型包装,已经更换了轻量化和可降解的包装,而且到2030年我们会把可降解的比例进一步提高,包括工厂的排放标准都会有进一步的提升。


未来,科迪华进一步强化在气候战略方面的投入,继续通过各种科学举措实现减排目标,其中包括减少能耗、聚焦研发、提高生产效率以及向可再生能源过渡,持续引领可持续农业发展。


科迪华怎么看待ESG理念与农业?


郑子勤:ESG理念中,环境、社会责任、公司治理三大核心要素与农业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近年来,全球ESG资管规模持续增长,投资者对于ESG投资的意识和兴趣达到最高点。同时,中国也迎来了ESG投资非常好的发展时机。随着双碳目标制定,中国正着手推动制定绿色投资标准,标准制定有利于资金流入可持续发展领域。如今年6月份,证监会已经进一步推动上市企业加强公示ESG相关信息,国内资管机构深入ESG投资,ESG策略的基金产品会加速落地。


与此同时,ESG投资者也正将兴趣转向农业投资,以此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另一种方式。比如今年11月,关注ESG投资的美国组织SIF曾表示,可持续性农业是基金经理的重要投资方向,农业第一次成为被关注的行业首位。可持续性农业ESG投资,能够将农民与更强大、更稳定的经济机会联系起来,并加强全球食品供应链系统,帮助改善农业生产者的可持续生计,并为全球粮食安全做出贡献。


全球食品安全正面临严峻挑战,根据《2021年全球粮食安全指数》报告显示,全球粮食生产能力在过去十年逐步提升,但全球粮食安全指数却在历经八年的稳步增长后转呈下滑趋势。您对这个趋势怎么看?中国在其中表现如何?


郑子勤:粮食安全的驱动因素涉及广泛。近两年由于新冠病毒疫情的持续肆虐、气候变化影响加剧、营养、食品价格波动、政府农业投资欠缺等复合效应导致全球粮食安全指数出现连续二年下降, 呈现出系统性跨国挑战的态势。要应对这些当前和正在出现的未来挑战,需要各级政府对粮食安全持续投资,以此推进技术创新,提升作物气候耐受性,提升产量,或者帮助易受粮食安全困扰的弱势人群等等。


中国是亚太地区在十年之间粮食安全状况进步最为显著的国家。在过去10年,中国在可负担性、可用性、质量和安全这三大维度上分别提高了13.8分、12.8分和4.4分,显著提升了其总体粮食安全指数及全球排名,得益于不断完善农村金融服务、稳步提高粮食供应能力和积极实施国民营养计划三大原因。


科迪华去年业绩表现如何,具体到中国市场表现如何,未来对中国市场会有哪些部署?


2020年度科迪华全年净销售额为142亿美元。2021年前三季度,科迪华全球销售额达到127亿,销售较去年同期增长11%,盈利增长25%。每个地区的销售额均有所增长,尤其是拉美和亚太地区,增长率都达到了两位数。


科迪华扎根中国市场四十余年,科迪华目前在北京、上海和台北设有业务机构,持有2家合资企业 、4处生产基地、19座研发设施,员工共计约600人,业务网络覆盖全国28省区,支持超数千万中国农户。在中国,科迪华的业务在过去两年均获得了显著增长,从去年和现在都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服务农民是科迪华业务的核心,我们的策略是帮助农户确立种植经营新模式,推广创新技术方案,未来将加速本土化和促进行业协作创新;着重培养年轻人才和打造多元化服务手段,是科迪华在农业服务方面的主要规划。


Zhejiang Tide Crop Science Co.,Ltd.
收藏 打印
邮件分享

0/1200

0/1200

相关文章推荐换一换

    热搜产品

    产品名称:
    公司名称:
    产品简介:
    链接地址:
    订阅 评论

    订阅 

    订阅Email: *
    姓名:
    手机号码: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使用微信“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