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农化网中文网报道: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给全球带来多方面的冲击,粮食安全重要性在此背景下更加凸显出来。“我们必须使粮食系统更具有韧性,要更可持续性,”德国拜耳作物科学事业部总裁康德近日在接受记者线上采访时说,“疫情背景下更需要加速推动农业的创新发展。”
康德说,“对供给方面的影响体现在,全球物流受阻使得粮食运输出现问题,而人们因为疫情也减少外出消费导致需求出现变化,对很多相关行业带来严重冲击。”
“为此,拜耳采取了多种努力措施。首先,我们竭尽全力确保种植者能够获得种子、植保产品等,以便他们可以继续种植,确保农业生产的稳定,”康德说,“其次,尽管大型农场是现代农业的有力构成,但是为了粮食供应系统的韧性,农业也需要有序发展的小农户,因此拜耳设置了到2030年的集团可持续发展目标,其中包括扶持发展中国家的1亿小农户,使这些主要来自亚洲和非洲的种植者实现增产增收及减排。”
康德补充说,“还有很重要的一点,除了能够及时确保产品供应之外,确保可持续性的粮食供应系统能够应对由气候带来的变化也是非常关键的一点。为此,拜耳持续投入,研发能应对气候变化有助于可持续发展的作物品种、植保产品等。”
康德详细介绍说:“农业正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而我们相信创新可以帮助应对这一挑战;其次,拜耳正在努力推动农业的数字化转型,这使我们能够以更加精确的方式来工作,能够比过去更高效地利用资源;此外,我们还应当提高可持续性发展的标准,使农业成为改善气候变化的一个环节,例如鼓励种植者土壤碳封存并通过碳信贷实现增收等,推动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机制。”
“拜耳希望和全球的合作伙伴共同推动农业创新。我们的合作伙伴包括了一些初创公司、高校、科研机构以及其他公司等,全球化的合作也是未来发展的关键。”他举例说,“拜耳的数字化农业平台Climate FieldView可以帮助种植者借助数据分析来优化生产方式、提高效率和降低风险。该数字平台现有约70个合作伙伴,我们一起共享数据,共同协作。”
“中国在农业领域的创新已经进行了大量有益的尝试,很多创新工作都值得我们更多的人来学习。”康德认为,中国近年来的发展速度比世界上很多其他国家都快,在农业的创新领域也发展很快,“例如,用无人机技术实际上在中国已经全面铺开了,采用飞防植保可以大幅度提高施药的精确性、防治效率,且投入的时间和成本都更少,有助于降低粮食的价格,同时还可以减少资源使用而提高对环境的保护。此外,拜耳还和中国伙伴合作应用区块链技术,尝试建立农场与消费者之间的连接,以帮助消费者追溯农产品的生产情况,有助保障食品安全。”
农业创新带来生产力的发展,逐步推动粮食危机的缓解。“农业发展到如今这样的程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人们将科学和创新运用到了农业中。”
康德说,“我们需要让更多的人了解农业,不仅是种植者,也包括广大消费者,让大家共同关心更好地利用科技创新推动农业发展,构建更加安全、更加健康、更加高效的农业产业。”
订阅Email: | * | |
姓名: | ||
手机号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