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站 
搜索
看资讯 查产品 查展会
首页 / 文章详情

拜耳:构建更富韧性的粮食系统,迎接后疫情时代的主要挑战

2020-08-28
qrcode

世界农化网中文网报道: 8月27日,2020中国农药国际市场开拓交流会(CPEW)在杭州召开,来自主管部门和行业代表齐聚一堂,共话新形势下全球植保行业的挑战与机遇。会议中,拜耳作物科学植保资产管理全球主管Hartmutvan Lengerich视频连线,分享了题为“植保行业如何迎接后疫情时代的主要挑战”的主题演讲,展望了政策、创新与合作对构建一个更具韧性的全球粮食系统的深入洞察。


image.png

拜耳作物科学植保资产管理全球主管Hartmut van Lengerich视频连线分享主题演讲


image.png

拜耳作物科学全球政策总监叶大维现场致辞


疫情威胁粮食安全,全球化合作揭示新出路


近年来,全球粮食需求量不断增加。耕地面积减少、水资源不足,自然灾害频发等各种原因,为粮食产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疫情的突发则使得粮食危机日益加剧。据联合国预测,到2020年底,全球将有2.65亿人面临粮食短缺。进一步寻求确保粮食安全的解决方案,已成为全球共识。

 

对此, Hartmutvan表示,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已明显渗入到全球粮食转化和粮食体系的背景下,粮食的全球化贸易已经成为了向全球人口提供粮食保障的关键。为了达成这一目标,需要各国通过采取有利政策促进跨国界、跨行业的创新活动和广泛合作,并形成允许在全球开展创新和科研的广泛机制。

 

历史上粮食体系的演变旷日持久。研发方面,创新解决方案的面世需要时间,从实验室发现新分子,到开发成一项促进粮食安全和作物健康的解决方案,再到商业化,约历时10年之久。有些情况下,公众接受度也构成对新技术、新产品市场化应用的挑战。

 

疫情加剧了挑战,也给政策制定者提出了更高要求,即制定与时俱进的政策机制,如在经合组织和世贸组织的基础上,以科学为依据、可靠、可衡量,并且能够促进全球粮食贸易、允许跨境生产。政策机制还需要允许行业在全球开展创新和科研,使行业能够以创新和科技为核心驱动力,与全球范围内透明化、易理解化的监管体系协同,如农药残留进口限量有效协同和消除贸易壁垒。同时,本地企业更多参与国际事务,将有助于促进良好的营商和贸易环境。

 

拜耳集全球创新服务中国农业,积极构建粮食系统韧性


拜耳已经积极投身增强全球粮食系统韧性的进程中,开展真正的创新驱动,为种植者开发量身定制的解决方案,同时兼具可持续性。拜耳重视合作,形成创新、政策、教育、以及生产和种植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与多方合作伙伴,克服植保领域共同面临的挑战,如公众信任、环境足迹、抗性管理、新的病虫害、创新成本与可持续价值转化等。

 

Hartmut高度评价了中国在疫情期间卓越的供应链管理,有效保障了农业投入产品、中间体和原料的全球供应。围绕着保障粮食安全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中国农业已驶入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在这一背景下,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势在必行。而拜耳持续开展的农业创新实践,正在为这些发展目标的实现引入新的动力。

 

在华60年来,拜耳持续为中国市场积极开发和引入满足不同需求的农资产品与服务,现有五大类约80款植保产品,7类约200个蔬菜品种,在中国定制推出的“拜耳更多”主粮作物系列和“拜耳更好”经济作物系列全程作物解决方案和服务,提升植物健康,减少病虫草及不良环境的影响。拜耳同时还是中国首家绿色食品生产资料认证的跨国公司,持有11个绿资产品认证。为进一步提升农业发展关键主体在绿色农业政策理念、专业技术、个体发展等方面的能力水平,拜耳还与与全国农技中心联合主办“拥抱绿色”项目大型公益性培训项目。此外,拜耳携手本土合作伙伴,积极探索无人机植保、农业区块链与数字化、食品价值链延申等创新商业模式的中国路径。

 

拜耳怀揣“共享健康,消除饥饿”的企业愿景,将造福种者、消费者和地球家园视为农业业务的短期、中期和长期目标,持续与中国农业市场用户共享先进的技术成果。今后,拜耳也将继续助力中国农业提质增效,同时进一步巩固可持续发展成效,达成农业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为中国农业的高质量发展和全球富有韧性的粮食系统持续贡献力量。


拜耳参加2020中国农药国际市场开拓交流会(CPEW)


【图片联播】


image.png

拜耳作物科学全球政策总监 叶大维


image.png

image.png

Hartmut van Lengerich视频连线


Zhejiang Tide Crop Science Co.,Ltd.
来源: 拜耳
收藏 打印
邮件分享

0/1200

0/1200

相关文章推荐换一换

    热搜产品

    产品名称:
    公司名称:
    产品简介:
    链接地址:
    我要报道 评论

    订阅 

    订阅Email: *
    姓名:
    手机号码: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使用微信“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