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农化网中文网报道: 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调整优化种植结构,努力提高种植业发展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意义重大、任务艰巨。但是对于许多农民朋友来说,最直接的疑问就是——今年种什么?还能种粮食吗?农业部近日发布《2017年种植业工作要点》的通知,以下是与农作物种植有关的部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深入调整种植结构
继续调减非优势区籽粒玉米
继续调减东北冷凉区、北方农牧交错区、西北风沙干旱区、西南石漠化区等“镰刀弯”非优势产区籽粒玉米面积1000万亩。结合落实粮改饲、粮改豆补助政策,支持农民调减玉米面积,并根据市场需求和农牧发展需要,改种优质食用大豆、薯类、杂粮杂豆,以及青贮饲料、苜蓿等优质饲草料种植。
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
实施优势特色农业提质增效行动计划,促进杂粮杂豆、蔬菜、瓜果、茶叶、花卉、食用菌、中药材等产业提档升级,打造一批区域特色明显、市场竞争力强的优势特色产业。组织专家制修订水果、茶叶、食用菌等作物优势区域布局规划,划定优势区,建设最宜区,促进适区适种。
鼓励各地争创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推动资金项目向优势区、特色产区倾斜,发挥资源优势,打造优势产业带,构建与资源环境相匹配的生产布局。
加快推进马铃薯产业开发
继续抓好重点城市马铃薯产业开发试点。加速产品研发,依托马铃薯主食加工产业联盟,组织科研院所与主食加工企业对接,加快专用品种筛选、加工工艺改进、主食产品研发,促进成果转化运用,不断丰富产品类型、提升产品品质。
拓宽供应渠道,鼓励主食加工企业在市场化销售的同时,开展主食产品进校园、进社区、进机关食堂活动,探索主食产品定点供应新渠道。加强科普宣传,引导健康营养消费,培育马铃薯主食消费群体。
二、加快发展节水农业
突出品种节水,筛选推广一批抗旱节水品种,重点是在华北、西北地区大面积推广耐旱小麦、薯类、杂粮品种,力争用3—5年时间,京津冀地区小麦节水品种全覆盖,全国小麦节水品种推广面积在50%以上。
突出结构节水,构建作物生产合理布局,严格控制东北地区井灌稻发展,力争用3年时间将京津冀地区水稻基本退出。
突出农艺节水,推广地膜覆盖、膜下滴灌、抗旱抗逆等旱作农业技术,完善旱作农业技术推广补助政策,将补贴与农民回收旧膜挂钩。
建设一批高标准节水农业示范区,集成推广喷灌、滴灌、水肥一体化,以及深松深耕、镇压等涵养水分保墒技术。突出设施节水,结合开展高效节水灌溉行动,完善水渠配套设施,多蓄天上降水,用好地上流水,增加可用水源,减少地下水超采。
三、继续推进高质量产业
扩大优质粮油产品供给
抓好优质农产品生产,优先发展优质稻米、强筋弱筋小麦、优质蛋白大豆、双低油菜、高油花生、高品质棉花、高产高糖甘蔗等产品。
抓好专用农产品生产,积极发展加工型早籼稻、甜糯玉米、高赖氨酸玉米、高淀粉马铃薯等加工型产品,以及生物产量高、蛋白质含量高、粗纤维含量低的饲草。
抓好特色农产品生产,因地制宜发展有区域特色的杂粮杂豆,风味独特的小宗油料,有地理标识的农产品。促进产销衔接,确保产品顺畅销售,实现优质优价。
促进棉糖提质增效
调优种植结构,重点提升新疆棉区,稳定发展长江流域、黄河流域棉区。巩固广西、云南甘蔗产区,适当发展北方甜菜生产。加快划定棉花、糖料蔗等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综合生产能力。推进育种创新,加快培育高产多抗优质、适宜机采的棉花新品种和综合性状好、适应性广的高产高糖甘蔗品种,加大推广力度。推进生产机械化,研发棉糖生产全程机械化机具,加快推广耕种收全程机械化技术,促进农机农艺融合。继续抓好棉花提质增效示范、棉糖绿色高产高效创建,集成推广高产高效、资源节约、生态环保的技术模式,促进质量提升、效益增加。
增加名优果菜茶产品供给
加快育种创新,挖掘品质资源,选育一批适销对路、熟期合理、品质优良的品种。加快品种改良,结合实施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建设一批果树无病毒良种繁育基地、茶叶无性系繁育基地和蔬菜集约化育苗基地,促进品种更新换代。加快品质改进,在优势产区,依托农民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开展老果茶园改造试点,集成推广不同区域、不同品种的老果茶园改造技术模式,提升果茶品质。挖掘有地域特色品种,加快提纯复壮,规范生产技术,提高品质、增加供给。
优化产品结构,稳定大宗水果,科学发展猕猴桃、蓝莓、樱桃等特色水果,构建合理的早、中、晚熟期结构,开发适合大众消费的优质茶、适应出口需要的发酵茶,增加精深加工产品,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因地制宜发展食用菌等产品,促进资源循环利用,增加营养健康的产品供给。
查看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