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站 
搜索
看资讯 查产品 查展会
首页 / 文章详情

农业部药检所所长周普国:创新农药管理方式 适应农业新要求

2016-08-05
qrcode
 世界农化网中文网报道:农业部农药检定所所长周普国近日在《农民日报》上发表一篇署名文章,全文内容如下:

作为重要的农业投入品,农药的生产、经营、使用与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农业生产稳定发展息息相关。当前,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种植业结构调整、法规政策调整、行业结构转型等新变革,给农药管理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首先,从农业农村经济形势来看,随着耕地流转加快,新型经营主体不断壮大,种子包衣、土壤处理、水肥药一体化等新技术和大型植保机械进一步得到推广,统防统治等新组织方式的发展,给传统的农药生产、经销、使用等带来根本性转变。其次,种植业结构调整迈出实质步伐,将对农药产业结构产生深远影响。一方面主粮等大宗作物病虫草害防治的弦要持续紧绷,另一方面,蔬菜以及特色作物等用药需求预期提升,需要农药管理部门和企业提前进行登记和技术储备。此外,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趋向市场化,必将倒逼农药生产企业节本增效,产出更高效、安全、经济的农药产品。到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的目标和任务,也是农药管理部门和行业共同面临的挑战。
 
从农药产业形势看,我国农药登记产品结构不断优化,低毒化、环保化的发展趋势明显。但农药产业创新能力不强,一些长期困扰产业发展的问题仍未有效解决。一是企业多而不强。国内企业数量达2000多家,但销售额超10亿元的只有40家,排名前十的企业销售份额占比不到10%,行业缺乏规模效益、品牌效应和核心竞争优势。二是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国内企业一拥而上抢登、抢产过专利保护期品种的现状没有改变。相同产品过多的结构性矛盾突出,部分特色作物登记用药缺乏。三是农药出口利润薄。农药出口仍然处于拼价格、拼数量、轻品牌、为跨国公司“代加工”的阶段,高附加值的制剂出口份额仍然较低。四是产能过剩日趋严峻。农药行业面临着化解结构性产能过剩和保障农业生产多样化需求的双重任务。
 
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农药检定工作要紧紧围绕“提质增效转方式、稳粮增收可持续”的工作主线,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主动适应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种植业结构调整的需求。
 
管理理念上,主要由机制创新向制度和机制创新并重转变,更加注重体制制度的建设,做到依法评审、依法管理、依法监督;工作重心上,主要由技术评审向技术评审和市场监管并重转变,更加注重从全产业链的角度,审视改进评审工作;方式方法上,主要由纸质化评审向纸质化电子化评审并重转变,更加注重信息化建设,实现农药评审、查询全程网上办理;治理手段上,主要由单一的行政管理向管理与服务并重转变,更加注重“放管服”相结合的科学治理,保障评审的科学、规范和透明。
 
未来一段时间,农药检定工作要着力构建一套与新《条例》相衔接的规章制度体系,不断提升农药管理法制化水平;建立一套覆盖生产经营的市场监管机制,不断提升农药监管的精准化水平;完善一套基于风险评估的技术标准与规范,不断提升农药登记评审科学化水平;打造一个开放共享的农药大数据平台,不断提升农药管理信息化水平;夯实体系发展基础,不断提升支撑农药管理事业健康发展的长效化水平。
 
当前,要重点抓好几项工作:一是加快《条例》配套规章的起草,做好农药生产许可和经营许可实施准备。二是完善登记评审机制,加快现代农业急需产品的登记。制定《特色小宗作物名录》,探索群组化登记绿色通道;研究健全解决小宗特色作物无药可用的工作机制;加快适宜轻简化栽培制度、适宜统防统治和大型植保机械的新农药制剂的登记。三是强化农药登记再评价,继续开展农药使用安全风险监测;对使用频次高、用量大、抗性发展严重的品种,研究提出管理措施。四是重点做好农残标准制修订工作,兼顾农业生产急需和小宗特色作物标准缺口,新增农药残留标准1000项。五是加快推进风险评估技术的研究应用,研究一批急需的残留、健康、环境风险评估技术方法体系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风险评估标准体系,在高毒农药可溯源管理的基础上,全面推广农药产品身份识别码制度,推进农药生产、经营和使用全流程可追溯管理。
 
来源: 农民日报
收藏 打印
邮件分享

0/1200

0/1200

相关文章推荐换一换

    热搜产品

    产品名称:
    公司名称:
    产品简介:
    链接地址:
    订阅 评论

    订阅 

    订阅Email: *
    姓名:
    手机号码: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使用微信“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